《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消费资料的工业产值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比重逐年下降 |
| B.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
| 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工业布局不合理 |
| D.在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例子是
| A.科举制的废除 | B.白话文的使用 |
| C.列宁装的普及 | D.《新青年》的出版 |
康有为曾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上述材料反映了
| A.中西方差距在于武器和工业 |
| B.中国还需要政治制度的变革 |
| C.中国急需破除革命思想传播的障碍 |
| D.中国已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正确途径 |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项手工业工序示意图(局部)。与此相关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 | B.指南针 | C.印刷术 | D.火药 |
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④造纸术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
| A.③④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③ |
以下四幅书法作品中,属于“书圣”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