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最佳结论是
项目 |
1952年 |
1957年 |
增幅(%) |
钢(万吨) |
135 |
535 |
296 |
煤炭(万吨) |
6600 |
13100 |
98 |
棉纺物(亿米) |
38.3 |
50.5 |
32 |
谷物(万吨) |
16392 |
19505 |
19 |
A.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相对缓慢
B.B.农业生产发展滞后,忽视轻工业
C.片面强调重工业,以农业为代价发展工业
D.全面发展,重视分享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A.面粉业与榨油业 | B.烟草业也火柴业 |
C.化工业与钢铁业 | D.纺织业与面粉业 |
甲午战争以后到辛亥革命前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下列关于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欧洲帝国主义列强被迫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B.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
C.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D.民族危机刺激下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
中国最早的民办机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这一史实说明()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
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产生后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
洋务运动“预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西方列强极力阻挠和破坏 | B.创办的近代企业生产技术落后 |
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 D.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不幸战败 |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向西方学习 | B.抵抗外来侵略 | C.维护清朝统治 | D.镇压人民起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