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表 我国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人均金属矿产消费比较

(1)阅读图表,写出其中反映的经济信息。
(2)简要回答政府调控和科技创新如何使中国工业化进程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摆脱资源的约束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充分释放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这是我国文化产业实现为支柱产业的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充分释放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8分)
材料二:文化资源大省如何加快建设成文化强省?山东省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全省文化产业增速连续多年达20%以上;2011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跨人“两干亿元俱乐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山东省正在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快步迈进。巨大的发展变化给人这样的启示:文化发展惟有依靠源泉才能存在,文化体制惟有改革才有出路,文化产业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文化事业惟有惠民才有活力。
(2)阅读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从文化创新的角度,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的现象。
(2)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两条建议。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同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欧盟、东盟及广大非洲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加强对外交往,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表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的决心。
如何认识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在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积极发展与国际组织的友好合作关系,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在国际事务中从有所作为到大有作为。如: 2007年,中国共需缴纳联合国会费等各项摊款达2、7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42%。2007年8月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会议决定,2008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在塔吉克斯坦举行。2007年11月9日,中国推选的代表陈冯富珍当选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世界贸易组织于2007年11月27日正式任命张月姣女士为争端解决机构的成员,这是中国内地的律师首次在世贸组织中担任这一重要职务。某班探究小组根据这一背景开展探究活动。
(1)材料收集小组负责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假如你是该小组成员,请把下表填写完整。(在对应的栏目里打“√”)。


按成员性质分
按地理范围分
按职能范围分
政府间国际组织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全球性国际组织
区域性国际组织
一般性国际组织
专门性国际组织
联合国






世界卫生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2)联系实际、结合材料,谈谈我国积极发展与各种国际组织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话题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这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