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我们党是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作用。
(1)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从“立法”与“守法”的角度,简要谈谈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两者是一致的?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围绕“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这一主题,九年级某班同学收集并播报了如下新闻并进行了主题研讨。
【国情写真】新闻一:
表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统计表
年份 项目 |
1978 |
2008 |
2013 |
2014 |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 |
0.36 |
31.4 |
56.9 |
63.6 |
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
343 |
15781 |
26955 |
28844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
134 |
4761 |
8896 |
9892 |
备注: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4%,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 |
表二:2012—2013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统计表:
项目 |
2012年 |
2013年 |
增长率 |
出口总额(亿美元) |
7696.9 |
9167.7 |
19.1 |
进口总额(亿美元) |
4510.8 |
5764.8 |
27.8 |
【问题透视】新闻二:自2013年以来,雾霾波及30多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雾霾笼罩的日子里,网络搞笑段子悄然流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
新闻三: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出谋划策】新闻四: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就业是民生之本,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使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收入是民生之源,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社保是民生之基,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
(1)从表一、表二中你分别能提取到哪些信息?
(2)请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新闻二、新闻三说明向“污染宣战”的现实意义。谈谈青少年如何为“向污染宣战”做贡献。(至少三个方面)
(3)请你为《报告》中强调的“就业”、“收入”、“社保”三项民生改革举措分别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道德修养提升行为。
材料: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1)情景体验——阅读材料你有何感受?
(2)问题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心灵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 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体现。
(4)行为提升——你准备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12分)法律与生活。阅读表一、表二回答相关问题。
表一:
违法行为 |
侵犯的权利 |
中学生王某和李某因口角发生矛盾,王某纠集一部分人将李某痛打一顿。 |
① |
任某捡到余某丢失的500元钱后拒不归还。 |
② |
小亮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说小鹏在宿舍里偷了同学的钱。 |
③ |
印刷厂盗印某畅销复习资料 |
④ |
某中学八年级三班的课外调查小组对本班48名学生的法律意识情况进行了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表二:
问题 |
你认为法律在你的日 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
当你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 你的解决方法会是 |
|||||
选项 |
非常 重要 |
比较 重要 |
没有 作用 |
忍让 |
报复 |
告诉父母或老师 |
其他 |
人数 |
12 |
15 |
21 |
14 |
12 |
15 |
7 |
(1)你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平常的行为却已经违反了法律,侵犯了我们的合法权利。下列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请将正确答案写在对应的空格内。
(2)无论你意识到与否,其实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请你说说: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3)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忍让”、“报复”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请你支招: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除了告诉父母或老师解决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合法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至少两个方面,4分)
材料一:某校七年级(2)班的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第三单元“学会学习”这一专题时,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了课题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免书本费的情况下仍有初中生辍学流失的问题。经过调查发现:一部分初中生辍学不是因为家里贫穷而是由于家长的不支持。一些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并不是很高,看问题也只顾眼前利益而抛开了长远利益。他们认为孩子上学就是在乱扔钱,而且好处也得不到,还不如回家做生意或外出打打工,可以赚些钱。
材料二:课题小组通过调查发现,班级中不会学习的情况比较突出。为此,他们在黑板报“学会学习”一栏写下了这样几句话:“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学习不只是学人家告诉你的东西”、“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1)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家长不让孩子接受教育为什么是不对的。
(2)材料二中的三句观点分别体现了怎样的学习方式?
(3)这些学习方式对我们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有何意义?(至少答出3点,共5分)
2015年全国两会,主旋律是“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某校九年级(3)班为了让更多同学了解过去一年我国的发展状况,把握新一年的发展方向,决定开展主题为“新闻视角,胸怀祖国”的时事小擂台活动,各小组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设计问题,邀请其他组的同学回答。下面是三个小组各自搜集的资料和设计的问题,现邀请你攻擂闯关。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在首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新京报对公民的宪法意识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如下:
(1)从第一组资料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并说说其原因。
(2)请你结合第二组资料为柳州实现“绿满龙城”工程提出合理化建议。
(3)结合上述数据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