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专家指出,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中国,“包容”是最迫切需要的一种精神。只有包容,人与人之间才能避免消除误会和纷争;只有包容,才有社会的和谐和发展;只有包容,才有文明和进步;只有包容才有经济社会进一步的繁荣。上述关于包容的意义蕴含的哲理是
①认识的无限性 ②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③矛盾的对立统一 ④联系的条件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妥协是一条路径,变通是一种境界;让一分山高水长,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之处在于看到了( )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风物长宜放眼量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2011年3月19日,安徽省涡阳县举行“与先哲对话——老子文化高端论坛”。外下不争,是老子的立身处世原则。“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④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④ |
“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这段话启示我们( )
①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②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③要尊重客观规律 ④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④ | D.①③ |
近两年,高校自主招生备受人们关注,“鼓励中学生不断扩展知识面、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多关注社会和天下大事”成为自主招生的一个方向。材料给当代中学生的哲学启示有( )
①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②坚持“扬弃”的思想,不断发展进步
③要培育科学问题意识,探寻科学发展新思路
④坚持联系的观点,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这种朴素的阴阳和谐体现了( )
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 B.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 | 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