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认识之外独立地存在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而起着作用的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引自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对这段话概括最全面的是
A.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B.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 |
C.在自然规律面前人们是无能为力的 |
D.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
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其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 | B.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
C.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 D.是否承认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物质 |
哲学家康德曾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
A.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可以认识并改造世界 |
B.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现规律等同于制造规律 |
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 |
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
一个民族的进步,不能没有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民族的兴盛,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我们要促进哲学的繁荣发展,是因为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③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我们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而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这体现了
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C.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 D.独自自主,自力更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