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地球1小时”也称“关灯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倡导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的行动。2007年以来这一行动得到众多国家和公众的支持。今年3月23日,南京再次举行“地球一小时”全球接力活动。然而此次南京的接力活动,用电量与往年有所下降不同,反而上涨了5万千瓦时。有市民认为,“地球1小时”活动难以继续下去,理由如下:
(1)宣传“地球一小时”活动,所造成的浪费、污染不小,投入比收益大;
(2)民众参与此活动,会给民众带来生活上的不便。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评价该市民的理由是否充分支持其观点。

科目 政治   题型 辨析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科学发展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辨析题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截至4月26日,地震已造成196人死亡、21人失踪,受灾人口152万,受灾面积12500平方公里。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灾区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全力投身于抗震救灾,全国人民与雅安人民心连心,谱写了一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
运用唯物论相关原理辨析:“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说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某中学围绕“经济建设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展开了辩论赛。
正方观点: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如果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就谈不上搞好经济建设。因此,我方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反方观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因此,我方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事。
你赞同哪方观点?并说出文化生活的理由。

“小摊贩问题”是我国城市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某中学门口因小摊贩设摊,引起交通堵塞,带来食品卫生安全隐患。针对这一现象,某校高一(1)班同学以“加强摊贩管理,提高城市品味”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观点碰撞】
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对“是否要取缔城市流动小摊贩”问题产生了认识上的分歧:有人认为要坚决取缔;有人认为要允许流动小摊贩的存在。
(1)请你从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角度,就如何解决以上分歧谈谈自己的看法。
同学通过资料查阅,收集到以下信息:某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这既了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
(2)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市政府的做法进行评价。
【我们行动】
同学在探究过程中,感到加强摊贩管理,提高城市品味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与我们中学生密切相关。为此,同学们决定针对校门口无证摊贩占道经营问题,写一份调查报告并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将该报告发送给有关政府部门。
(3)同学们还可以通过哪些合法渠道反映这一问题?材料中,同学们的做法给我们哪些启示?

近年来,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出现了“用工荒”,一些企业难以找到所需的农民工。“用工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就“用工荒”问题,三位同学各抒己见。小张认为,“用工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定程度上“慌”了企业,企业和政府都应高度重视。小王认为,“用工荒”与劳动力价格太低有关,企业只要大大提高工资,“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业也没有什么可“慌”的。小周则认为,“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只要让“看不见的手”继续发挥作用,“用工荒”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运用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别评析三位同学的观点。

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某校高二同学开展“生态文明我们在行动”的主题探究活动,同学们搜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了下列看法:
同学甲:建设生态文明,要转变理念,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要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
同学乙:生态文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
同学丙:要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同学甲、乙、丙看法的合理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