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分子结构模型的探究历经了100多年的时间,目前仍在研究之中。在这期间,无数科学家积极投身该项研究之中并各自取得一定的进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9世纪末,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最终推测膜上含有蛋白质 |
| B.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抽提出蛙红细胞内所有脂质,最终确定膜上的磷脂为双层 |
| C.1959年,罗伯特森获得细胞膜“暗—亮—暗”的电镜照片,认为蛋白质分布于膜两侧 |
| D.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膜上所有磷脂和蛋白质都是运动的 |
用14C标记CO2,可用于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
| A.光反应的条件 | B.暗反应的条件 |
| C.由CO2合成糖的过程 | D.能量的转换过程 |
下列关于叶绿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 | B.类囊体膜上分布有光合色素和酶 |
| C.具有双层膜结构 | D.暗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 |
下图为ATP和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对此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TP

| A.此过程中存在着能量的释放和储存 |
| B.此过程持续不断地在活细胞中进行 |
| C.ATP分子结构简式为A~P~P~P |
| D.合成ATP的能量可来自细胞呼吸 |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使反应中活化能降低至零 |
| B.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
| C.酶是在活细胞中产生的,所以在细胞外没有酶 |
| D.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并在催化过程中要消耗自身 |
放入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
| A.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 B.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
| C.洋葱表皮细胞 | D.干种子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