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日记是私人记载的一种,历来被认为具有直接史料的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
——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材料二:来自国外的消息本来能使苏联劳动者对他们国境之外的世界上的事态具有正确的概念,但这种消息却遭到系统的隐瞒和歪曲。我确信,他们倾向于低估,并且有时甚至过分低估其他民族的生命力。即使资本主义的政府和制度是他们的敌人,也不能低估它们的生存力。
——罗曼·罗兰《莫斯科日记》(1935年)
材料三:无锡市民贺星允老人记录了几十年间全家的每一笔开销。表4是她家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
贺星允老人国庆节饮食开销变化(单位:元)

1958年
1968年
1978年
l988年
1998年
2008年
7.98(请客)
3.6
3.07
15.22
90.9
268.95

材料四:考史事之本末者,苟能于官书及私著等量齐观,详辨而慎取之,则庶几得其真相,而无诬讳之失矣。
——陈寅恪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日记作者怎样的政治态度?简要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罗曼·罗兰的日记表明了苏联建设中的什么问题?概述该问题导致的消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贺星允老人家国庆开销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趋势形成的原因。
(4)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日记”史料价值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斯大林格勒战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一,评述唐朝的政治制度改革。
(2)简述图二反映的政权机构的主要职能,由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3)图三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三大民主制度,请根据图中序号写出合适的政治制度内容。与图一、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具有哪些重要特征?
(4)除图三所示之外,新中国初期(1956年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还有什么重大成就?

近代以来,中西方思想在相互借鉴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学”时的侧重点。这对他们的政治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人们对“民主”的认识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
(3)材料三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三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每个阶段的核心主张,并概括指出国人在第二、第三阶段的“觉悟”最终对中国政治面貌所起的革命性变化。

近代以来欧美强国的经济地位和相互关系发生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伦敦,1600年人口20万,1750年,人口67.5万(占全国人口的11%)。人口的增长,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也得到发展,伦敦定期货运服务在16世纪20年代获得较大发展,伦敦还是全国的水陆交通枢纽,伦敦全国干线公路枢纽地位形成于1730—1750年间,伦敦还是全国的信贷网中心。当18世纪90年代拿破仑侵占阿姆斯特丹后(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成为了欧洲航运和世界融资的中心,荷兰与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打击了处于巅峰的阿姆斯特丹),伦敦开始取代它的位置,发展为世界货币市场中心。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27年7月,英国、法国以及美国的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长岛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试图稳定当时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美国主动调低利率,引导资金回流英国,维持英镑汇率稳定;增加美国产品出口,用低利率促进纽约金融中心地位的提高。——节选自《大庆晚报》2009年4月25日
材料三美国和西欧各国存在着许多共性,如共同的历史、文化、政治价值观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这是它们之间建立联盟的可能条件,但并非是必要条件,必要条件是政治或经济利益上的一致。……只是在大战以后,西欧与美国都面临着一个它们认为的“共同的劲敌”——苏联!这才使它们“求同存异”结成联盟。
——《欧洲在美国心目中地位的变化》
材料四公约的初衷并不在于要取得多大的成就,而是在它所代表的是什么……表明了战后欧洲(和美国)发生的最重大的变化——一种分享信息并在国防、安全、贸易和货币制度及其他许多领域里合作的意愿。——《战后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伦敦经济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导致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货币体系的特点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促成美欧合作的因素。材料四中的“一种分享信息并在国防、安全、贸易和货币制度及其他许多领域里合作的意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有何典型表现?

代议制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我们说搞经济体制改革全国就能立即执行,我们决定建立经济特区就可以立即执行,没有那么多互相牵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我们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而这种改革又不能搬用西方那一套所谓的民主,不能搬用他们的三权鼎立,不能搬用他们的资本主义制度,而要搞社会主义民主。——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选择这一制度的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国家的政治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政治特征对欧美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历史考题:A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注:即雅典地区)上的主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
材料二(商鞅变法)按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或十万顷的标准,以县为单位计算出土地总面积,除去山泽道路邑居,其余的耕地按良田一夫百亩的标准授予农民。
——田昌五等《秦汉史》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赋税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
——《史记》卷68《商君列传》
(1)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内容中农商政策的主要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政策对两国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
(2)分析两国形成不同政策的自然地理因素。据此并结合上问谈谈你对改革成功原因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