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 6O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中下游地区不仅是中华丈明的发祥地,也甘长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丈化中心。
材料一    宋代曾经广泛推行“风闻奏事”的制度,负责监察的谏官可以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文献通考》云:“故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旧制,但闻风弹事,提纲而已。”此例一开,台谏官员与执政大臣势如水火。清代雍正帝曾颁布上谕,允许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根据“风闻”有密折奏事权力,这样皇帝对台谏官员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据统计,和雍正元年相比,雍正七年京师廷臣的折奏数量大大降低,占折奏数量最大的是地方督抚,达到70%以上。这说明皇帝依靠奏折所获取政治信息的重点是地方各省,而在以往能够把地方情形上报中央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中央和地方的台谏官员。
蒋洲为山西布政使,执掌全省财政大权,期间,滥用库银,逢迎结纳,大肆挥霍,造成巨万库银亏空。赴新任时把亏空银两分摊给山西全省各府州县属员,不足部分由侵卖木植补充,被新任巡抚塔永宁奏以风闻:“臣由陕西起程赴任途次即闻得升任布政使蒋洲亏空库项,… …后细加体访,… …知蒋洲实在亏空库银二万余两。”乾隆帝即着刑部尚书刘统勋查办此案。经多方查证,蒋洲亏缺一万二千两白银,透支养廉银三千余两,侵吞工程银二千余两,结果蒋洲被处死。              ——根据 《中国古代监察创度》整理
材料二 下图为山西省和陕西省示意图及汾河河津水文站1950~2010年年累计径流量和年累计输沙量的变化示意图(年累计径流量和年累计输沙量为多年径流量和愉输沙量之和)。

(1)材料一中塔永宁自陕西省会西安前往山西省会太原,其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       平原和       谷地,并简述两地形区的形成的共同原因。( 8 分)
(2)汾河流城在1971——2010 年年平均降水量变化不大,指出 1971——2010 年河津水文站年输沙量和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12 分)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图表表示清洁生产过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请将下列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空白图框内。

A.产品废弃处理 B.产品批发零售 C.产品生产制造 D.产品包装运输 E、产品使用回收 F、原材料加工 G、资源的摄取

清洁生产从到生产制造、到消费使用和等全过程都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
清洁生产包括利用清洁的、清洁的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传统的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方法是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对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上溯到,并拓展到
实现清洁生产最重要、最关键的措施是依靠才能达到目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大城市某年7月9日天气和空气质量表

日期
天气状况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7月8日

158
NOX

轻度污染
7月9日

178
NOX

轻度污染

材料二我国某特大城市上空某年7月8日、7月9日等温面分布示意图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该城市首要污染物主要来自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该城市上空出现现象。
我国实施空气质量日报有何意义?
现阶段,环境污染已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生存空间,对此,我国政府应采取什么对策?

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表1:我国2000年近海海域水质情况

类别
所占比例(%)
水质状况说明
一类
16.4
我国近海水质标准分为四类,一类无污染
二类
25.9
二类污染较轻,能满足养殖需要
三类
15.5
污染较重
四类
21.6
丧失使用功能
五类
6.9

劣五类
13.7

表2: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水资源上的比较

国家
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
居民人均生活用水
中国
0.4
不到50%
91立方米
180升|天
(太湖流域)
发达国家
0.8
80%以上
9~~8立方米
130升|(德国)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如何?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表二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
据报道:上海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本地区地表水资源的20%;上海市民每天的人均用水量比欧洲、日本等国还多20升。但以水资源数量而言,上海并不缺水,这主要是由于上海地区。然而现在上海却已成为型缺水城市,原因是,如何解决?

读“淮河治污步履沉重”的资料,回答问题。
淮河位于我国腹部,流经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流域面积26万平方千米历史上的频繁旱涝给淮河沿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建国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先后在淮河修建了4000座水闸,大提高了淮河的防旱排涝能力。然而随着流域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污染低产出的企业急剧膨胀,加之城市生活的大量排放,淮河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从80年代开始,淮河的水污染事故不断发生,严重影响到沿岸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进入90年代,蚌埠,淮南、盱眙等地曾发生严重的水荒事件。当地人民说淮河水质变化的情况是:“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
为了治理淮河水污染,1995年8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流域性法规《淮河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淮河走上了依法治水的轨道。根据国务院对“三河三湖”的水污染治理的总体部署,1996年7月1日之前,关闭了沿岸所有产量在5000吨以下的小造纸厂。1997年12月31日零点之前实现了淮河流域所有重点工业企业废水基本达标排放。1998年1月1日对依然超标排污的企业关停,实施淮河治污“零点行动”。2000年底,国务院要求淮河水恢复清澈。
奔波于豫、皖、苏淮河沿岸,我们既为看到了粼粼碧波的河段感到欣喜;也为至今泛着黑色的河水深感忧虑。喜的是作为中国第一条全流域治理的河流,淮河治理已从热闹归于理性,流域内的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始考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质量平衡、和谐,有些地方采取了环保治污走市场化道路的措施,忧的是有些地方污染还相当严重,工业达标排污反弹,一些被关停的“十五小”企业争市场,个别地方政府因局部利益干扰淮河的整体治污。
看来淮河要实现水变清,还要做出巨大的努力,这种努力不仅仅是简单的关闭几个污染企业,更重要的是沿淮流域各级政府领导和企业经营者要把它放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度来对待。
淮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反映的是哪一类?,造成的原因是。“80年代鱼虾绝代”的主要原因是
淮河流域水旱灾害多发的气候原因是
淮河干流流经三省,下游汇入湖,经高邮湖入运河取道入海。

读图和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近50年间,人口由33万增至126万,耕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的平原水库27座,截流了几乎全部的上游来水。
材料三 额济纳旗草原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草木枯萎,到处是戈壁沙漠,一片荒凉,已难见草原风光。
额济纳旗草原的气候类型属
弱水水源的主要补给源于()

A.大西洋上带来的少量水汽形成的雨水
B.祁连山北坡极地大陆气团带来的地形雨
C.黑河地区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D.祁连山顶的冰雪融水

弱水为一条季节性河流,其流量最小时期在( )

A.春 B.夏 C.秋 D.冬

额济纳旗草原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该地区也是华北地区沙尘暴源之一,沙尘暴大多发生于春、夏、秋、冬的季,其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