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地某日日出时间为7:20(北京时间),白昼长14小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如图所示(P<90°),甲地的位置可能为

A.65°N,100°E
B.23.5°N,120°E
C.69°N,155°E
D.45°N,85°E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日到②日期间,地球自转的速度逐渐变慢
B.甲地在②日正午太阳方位可能位于正南或正北
C.甲昼长14小时的日期可能为③日
D.③日到④日,甲日出时的影长逐渐变长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表I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 B.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
C.乙国谷老龄化早于甲国 D.乙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

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

A.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
B.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
C.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
D.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

下图为1999-2007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耗量、工业增加值及能耗,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999-2007年间,我国工业

A.碳排放量逐年下降 B.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加
C.能源利用率逐年提高 D.工业增加值增速慢于能源消耗增速

为了降低碳排放量,短期内我国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A.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B.对钢铁、化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进行低碳技术改造
C.着力发展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D.加强舆论宣传,倡导居民绿色出行

下图中m为纬线圈的一部分,n为晨昏圈的一部分,一年中m、n相交时间约为4个月,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日期前后,m、n恰好相切的是

A.1月22日或5月21日 B.7月22日或11月22日
C.2月21日或8月23日 D.1月23日或6月22日

图示时期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长春文化广场儿童节文艺汇演 B.北京香山公园红叶似火
C.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开幕 D.上海世博园迎来暑期学生游园高峰

下图为我国某农作物主产区某年6月16日发育及收获进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据图判断该农作物为

A.玉米 B.棉花 C.小麦 D.水稻

该农作物在甲、乙两地的发育晚于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降水较小 B.地势较高 C.技术落后 D.旱灾频发

该农作物在丙地与同纬度内陆地区同时成熟,但丙地收割却较晚的原因可能是

A.阴雨天气不利于收割和晾晒 B.机械化水平低影响收割进度
C.劳动力短缺影响收割进度 D.市场价格走低导致农民收割意愿不强

图为我国某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推测甲地年降水量高于周边地区的原因是

A.山地地形截留水汽,形成地形雨
B.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云雨较多
C.湖泊蒸发导致水汽增多,降水增加
D.茂密的植被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温度

甲、乙两地相比

A.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B.甲地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
C.乙地气温年较差较大 D.甲地气温日较差较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