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30分)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不断从农村向城镇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阅读表和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注:1.就北结构偏离度是指某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增加值比重之差。若某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为正,即就业比重高于增加值比重,说明该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较低,存在劳动力转出的可能,反之,存在劳动力转入的可能。
2.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为60-70%。
材料一 作为珠三角的县级市,H市出口加工型企业创新不足,升级缓慢,经济效益下滑;传统服务业比重达80%,现代服务业偏低;该市劳动人口以进城农民工为主,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口占比高达80.4%,劳动者素质与产业升级要求不相适应,高层次技木人才短缺严重。“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此外,从2012年起,该市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人口红利逐渐衰减。
材料二 农民工为H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8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 成为进城务工的主体,与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自己的“梦想”。在工作方面,他们不愿再干苦活、累活、脏活,希望有较好的A作环境,渴望掌握一门新技术,由体力打拼到技能立身。在工资待遇方面,有超三成的新生代农、民工要求月工资超过4000元或更高,期待比父辈们活得舒服和更有尊严。在生活方面,有超过60%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城里有稳定工作、能买到宽敞房子,享受跟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1)描述表蕴含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H市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人生价值的知识,评析H市新生代农民工的“梦想”。(12分)
(3)“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人口红利逐渐衰减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我们应该未雨绸缪。请从经济生活角度,提出一个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劳动者求职 实现人生价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体育产业集群化演进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体育产业是一个横跨生产、服务与消费,兼容公益性与商业性,既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又能够产生巨大社会效益的产业。目前我国年人均体育消费为27美元,世界平均为217美元;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占GDP比重为0.63%,世界平均为2%。
材料三:2014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完善产业体系,促使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发展,产业组织形态和集聚模式更加丰富;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体育产业,打造一批符合市场规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基地,建立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东、中、西部体育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壮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海峡西岸等体育产业集群。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体育企业由单个走向集群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对我国新常态下稳增长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三,简述我国壮大体育产业集群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系统优化方法。

目前,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具有新的特点。
表:2006~2014年我国GDP增速及三大产业占GDP比重

年份
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6
12.68
11.7
48.9
39.4
2008
9.63
10.7
47.5
41.8
2010
10.45
10.1
46.7
43.2
2012
7.7
10.1
45.3
44.6
2014
7.4
9.2
42.6
48.2

材料一: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材料二: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广东经济新常态就是要加快经济转型与创新驱动,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水平攀升,当前,我省正面临破解经济减速、转型缓慢、区域差别三大难题,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加快建设法治广东,开创法治广东建设新局面。法治是我省经济适应新常态,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保障。
材料三:2015年元旦刚过,李克强总理到广东深圳、广州考察。当前广东传统增长动力减弱。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必须打破捆住群众手脚、束缚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不合理限制,着力推动面向市场需求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金融改革,微众银行一小步,金融改革一大步。希望广东在科学发展中起示范作用,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上走在全国前列。
(1)根据表和材料一,对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新常态作出简略判断。
(2)结合材料二,运用基本经济制度和个人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完善的法治对发展广东经济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出发,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体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进一步阐述广东贯彻这一方法论的具体要求。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县级政权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做县级领导干部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干部,清清白白做人、规规矩矩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引导全县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材料二: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树立威信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相关知识,说明县级领导干部如何做到“心中四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分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和个人的意义。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美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几经波折,从当初的环境问题逐渐演变为当今世界重大的发展问题和国际政治与安全问题,深化了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有力推动了两国的气候变化合作。考虑到两国不同国情,《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依据“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确定了不同的减排目标。
材料二:中国加强与国际社会在新能源、洁净煤技术、智能电网、汽车减排、锅炉能效及林业等方面开展合作,这也是对国际社会的一个担当,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产生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认识深化体现了认识过程的什么特点? 运用联系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分析中美推动气候变化合作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和我国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应如何实现国际担当?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和2014年广东省经济发展情况

材料二:《201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将创新驱动发展摆在全省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总抓手和核心战略,坚定不移地推动创新立省、创新兴省,使创新驱动成为广东发展主动力,以创新驱动发展开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材料三:广东省某市主动适应文化建设新常态,积极探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路,把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古建筑保护和开发利用为重点,全力“活化”乡村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优秀传统文化新品牌。
(1)概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才能推动创新立省、创新兴省,使创新驱动成为广东发展主动力?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阐述该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