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勘探队员观察到,甲处有一自北向南流的河流,西岸冲刷严重;某日国际标准时10时40分,该地钻孔处旗杆的影子缩为一个点。完成下列题。该地
A.位于南半球、非洲
B.位于北半球、非洲
C一年中必有两次太阳直射
D.盛行风为东南风有关该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四个钻孔都可能钻到地下溶洞 |
B.乙处岩石可能为岩浆岩 |
C.甲处河流可能有地下水补给 |
D.铁矿矿体形成时间比断层晚 |
读黄河的“地上河”示意图,回答9—10题。造成图中这种景象的根本原因是:()
A.该段地势较高 |
B.来自黄土高原的泥沙大量堆积 |
C.为了方便用水 |
D.在河流上修建了大量的水库 |
“地上河”治本措施是:()
A.保护上游地区的环境 | B.在全流域实施水量统一调度 |
C.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 D.搞好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 |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是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据此完成7-8题。松嫩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A.气候资源优势 | B.动物资源优势 |
C.土地资源优势 | D.劳动力资源优势 |
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地区将成为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读图,回答小题。图示反映了区域的( )
A.整体性 |
B.差异性 |
C.开放性 |
D.稳定性 |
图中区域发展水平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两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 B.两区域语言的差异 |
C.两区域人种分布的差异 | D.两区域领导人的差异 |
区域的发展由初期开发到成长壮大,随着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城市和工业区不断地向外扩展,人地关系越来越复杂,从相对协调走向日趋紧张。为此,需要通过转型、调整,以寻求新的发展,使区域经济获得再生。据此,回答3-4题: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 B.不协调~协调 |
C.协调~不协调~协调 | D.协调~不协调 |
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
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
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 |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
图1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A.积温的多少 |
B.年降水量的多少 |
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
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
有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
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