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认为构成史学的三要素是“史实”、“史论”、“史识”。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流派纷呈,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
| B.韩非子“法不阿贵”的思想在战国时期有利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 |
| C.对诸子百家思想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实现其古为今用 |
| D.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法国资产阶级在对封建制度的改造中,基本上实现了资产阶级争取经济自由、政治平等的革命目标的标志是( )
| A.制宪会议颁布的八月法令与《人权宣言》 |
| B.国民公会处死路易十六,建立共和国 |
| C.雅各宾派废除一切封建权利,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
| D.拿破仑制定《民法典》和其他法典 |
近代社会到来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法治取代人治。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往往通过法律文件来确保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据此回答6—9题。
资产阶级国家政体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 )
| A.行政权 | B.立法权 |
| C.司法权 | D.外交权 |
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或是建立君主立宪制,或建立总统共和制,造成这种政体不同的原因除各国的历史传统外,更主要的因素在于( )
| A.革命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
| B.领导革命的阶级力量不同 |
| C.指导革命的思想理论不同 |
| D.革命所处的时代不同 |
在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英国和法国先后出现过克伦威尔的护国政府和拿破仑帝国的统治。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 A.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 |
| B.资产阶级民主发展尚不够充分 |
| C.防止封建王朝复辟的需要 |
| D.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的需要 |
17~18世纪,英法两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其革命任务的共同之处是( )
①推翻封建君主②解决农民土地问题③建立资产阶级政权④向法治国家过渡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