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①和②分别是从海藻灰和某种矿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
①2NaI+MnO2+3H2SO4=2NaHSO4+MnSO4+2H2O+I2
②2NaIO3+5NaHSO3=2Na2SO4+3NaHSO4+H2O+I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反应中均为硫元素被氧化 |
| B.碘元素在反应①中被还原,在反应②中被氧化 |
| C.氧化性:MnO2>SO42->IO3->I2 |
| D.反应①、②中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电子数比为1︰5 |
下列关于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钾的活泼性强于钠 |
| B.对于同一元素而言,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 |
| 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np6(若只有K层时为ls2)的原了,第一电离能较大 |
| D.因同周期元素的原了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必依次增大 |
某无色溶液中含有H+、Al3+、Mg2+三种阳离子,逐滴加入0.1moL•L﹣1NaOH溶液,消耗NaOH溶液体积(X轴)和生成沉淀(Y轴)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H+、Al3+、Mg2+三种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1:1 | B.2:1:1 | C.2:2:1 | D.1:1:2 |
室温下,在0.2 mol/L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1.0 mol/LNaOH溶液,实验测得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离子方程式为:Al3+ +3OH- ==Al(OH)3↓ |
| B.a~b段,溶液pH增大,促进了氢氧化铝的碱式电离 |
| C.b~c段,加入的OH—主要用于生成Al(OH)3沉淀 |
| D.d点时,Al(OH)3沉淀开始溶解 |
有a、b、c、d 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Ba(OH)2溶液,NaHCO3溶液、MgCl2溶液、稀硫酸中的某一种。现各取少量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表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一”表示无明显现象。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A.c一定是稀硫酸 | B.d一定是MgCl2溶液 |
| C.a可能是NaHCO3溶液 | D.b一定是Ba(OH)2溶液。 |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取待测液先进行焰色反应,再加足量稀盐酸,将产生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
火焰呈黄色,品红溶液褪色 |
原溶液一定是亚硫酸钠溶液 |
| B |
向浓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将产生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 |
苯酚钠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 |
说明酸性:醋酸>碳酸>苯酚 |
| C |
常温下向足量浓度较大的硫酸和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体积的铁片 |
相同时间两者产生H2速率不同[来 |
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
| D |
相同的铝片分别与同温同体积,且c(H+)="1" mol·L¯1的盐酸、硫酸反应 |
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较快 |
可能是Cl-对该反应起到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