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卫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可知上古中原地区产有竹子。史书记载:隋唐时期,在现今河南、陕西等地设有管理竹园的竹监司;到了宋代,仅凤翔(属陕西)设有监司;明初,黄河以北,已不见竹子大量种植。上述记载,最能印证历史上的哪一现象或变迁
A.竹子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 | B.东周到明代初年的气候变化 |
C.政府对管理竹子种植的重视 | D.东周到明代初年的经济变化 |
明清时期,政府实行了越来越严厉的闭关政策,其后果有
①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的侵略
②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③导致中国人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④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从陆路贸易到海路贸易的变化。陆路、海路贸易同时繁荣是在
A.东汉时期 | B.隋朝时期 | C.唐朝时期 | D.北宋时期 |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这段话的含义表明,这场战争
①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③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过渡④是一场反封建的战争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清政府完全放弃闭关政策的标志是
A.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
B.外国公使驻京和总理衙门的设立 |
C.蒲安臣代表中国出访欧美国家 |
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
对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严格禁止外商来华贸易 |
B.长期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
C.防范西方殖民入侵 |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存在是深层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