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这反映了义和团
| A.滥杀无辜百姓 | B.盲目排斥洋货 |
| C.极端排外情结 | D.维护传统社会 |
“孙中山国际基金会”章程明确规定基金会活动的目标是建立慈善机构,帮助世界上贫困受灾民众,鼓励青年就学,成立中山奖赏金、中山大学,兴建老人院、孤儿院、游民收容所等,照顾贫困地区的同胞。这说明
| A.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
| B.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主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
| C.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
| D.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 A.批判神权统治 | B.鼓吹人性解放 |
| C.倡导思想自由 | D.构建民权政府 |
1918年《东方杂志》 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 。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 A.中体西用思潮 | B.维新思潮 |
| C.民主科学思潮 | D.马克思主义思潮 |
英国的赫伯特(1583—1648)被誉为自然神论之父,其学说在欧洲影响深远。自然神论谴责宗教中的非理性因素,抨击任何形式的有组织的信仰,自然神论提倡信仰的上帝更像一位理性的神。由此看来,自然神论的重要影响是
| A.推动欧洲的宗教改革 | B.推动欧洲的启蒙运动 |
| C.促使文艺复兴运动进入新阶段 | D.有利于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 |
“它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作家把想像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材料中“它”是哪种文学流派
| A.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