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这反映了义和团
A.滥杀无辜百姓 | B.盲目排斥洋货 |
C.极端排外情结 | D.维护传统社会 |
万历《旌德县志》风俗志云:“成宏以前,人心甚古,乡里之老有垂白不识县官,嘉靖以后,渐变渐靡,舍本而务末,于是百工技艺之人,商贩行游之徒,皆衣食于外郡,逐利于绝徼,亦其势使然也。”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商业贸易环境渐宽 | B.区域商贩无利可图 |
C.政府默认舍本逐末 | D.私营手工业占主导 |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材料可以反映其商业革命的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
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
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
“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日殴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
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 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 |
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 |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田庄手工业 | B.民营手工业 |
C.家庭手工业 | D.官营手工业 |
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由此可见,导致自耕农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 | B.自然灾害的影响 |
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 | D.商品经济的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