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吴邦国《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上的演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各创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提出的国人“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其具体实践如何?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材料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已把建立法制摆在优先地位。……198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建立了一个法律委员会。彭真委员长宣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今后几年中将努力加强和保证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之后,中国现在正采取措施以恢复法律的作用。
——法国《人道报》1984年《中国正在建立一套完整的司法制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建法制以来,我国加快了立法进程。据统计,五届全国人大立法60件,六届全国人大通过法律63件,七届全国人大上升至87件,八届全国人大117件,九届全国人大113件。
——《中国法制建设史》
(4)据材料四,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是如何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改革开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怎样形成的?这一体系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这一体系的形成具有什么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91年12月上旬,欧共体12国在马斯特里赫特市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所谓“欧洲联盟”。
材料二:美、加、墨三国首脑于1992年12月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形成了拥有3.6亿消费者,区内生产总值超过6万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材料三:1991年11月,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参加了亚太经济合作会议并加入了这个组织,标志着这个地区经济将有进一步的加强和扩大。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20世纪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美、欧、日,只有18%在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有20%是在国内进行。
——《当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说明了什么?
(2)材料四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
(3)材料三中,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对亚太经济有何影响?

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请回答:
(1)江泽民同志认为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2)请联系实际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你在这一方面应该怎样做?

法治社会取代人治社会,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条道路上,中国人民的历史实践,对人类法治建设的进步有着巨大贡献。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摘自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
(4)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相关的两个宪法文件的核心内容并说明其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4年李登辉接见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时称:“中国现处于分裂状态,在台湾海峡西边有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海峡东边有一个中华民国。”1995年5月28日,李登辉在台南一次演讲中称:“中华民国在台湾已存在84年,有自己的主权,与中国大陆已分裂分治,中共才40多年,说我们(台湾)是他们(中共)的一部分。别开玩笑了。”
材料二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所有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往来,共同发扬中华文化,有助于消弭隔阂,增进互信,累积共识。
和平与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潮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利益。
——胡锦涛与连战(国民党)会谈新闻公报
材料四 2005年5月,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成功地访问了大陆,访问期间,他一再强调“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
材料五新党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陆访问团于2005年7月8日上午在南京拜谒了中山陵,并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哀悼遇难同胞。新党主席郁慕明表示,勿忘国耻,两岸中国人必须团结、奋斗,“统一尚未成功,同胞仍须努力。”
7月12日下午新党在北京饭店举行记者会,总结大陆之行。新党表示,接受“一中原则,九二共识”,进而提出“一中两制"的思维,追求两岸和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登辉的基本观点,分析其实质。
(2)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分析《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主要目的。
(3)据材料三、四、五分析台湾的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与中国共产党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有何相似之处。三党主席接连访问大陆说明了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