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
﹣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
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是最轻的气体,
、
、
、
、
都是氧化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是理想的燃料 |
B. | 与 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
C. | 和 物质中所含元素相同 |
D. |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只能是 |
婷婷同学的手经常脱皮,并且牙龈也经常出血,经医生诊断缺少维生素。为了身体健康,婷婷同学应多吃下列食物中的( )
A.西红柿 | B.刀鱼 | C.米饭 | D.大豆油 |
用化学符号或者化学式填写:
⑴2个氢原子;⑵1个五氧化二氮分子;
⑶食盐水中的溶质;⑷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试剂 |
反应类型 |
A |
H2O(H2O2) |
足量MnO2 |
分解反应 |
B |
Ca(OH)2(CaO) |
适量稀盐酸 |
化合反应 |
C |
CO2(CO) |
足量Fe2O3 |
置换反应 |
D |
CuO (Cu) |
足量O2 |
复分解反应 |
某学生为了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五个实验:①将Zn、Cu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②将Ag放入Cu(NO3)2溶液中;③将Cu放入AgNO3溶液中;④将Cu放入ZnSO4溶液中;⑤将Zn放入AgNO3溶液中。下列实验组合不能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⑤ |
下图为固体物质X、Y的溶解度曲线。在温度为t2℃时分别把质量为a g的X、Y放入100 g水中,下表为对溶液状态的判断以及使不饱和溶液达到饱和采取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
状态 |
措施 |
|
A |
X为饱和溶液,Y为不饱和溶液 |
给Y溶液加热蒸发适量的水 |
B |
X为不饱和溶液,Y为饱和溶液 |
向X溶液加入固体X至有晶体残留 |
C |
X、Y都是饱和溶液。 |
|
D |
X、Y都是不饱和溶液。 |
把X溶液温度降低至t1℃,给Y溶液加热蒸发适量的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