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向5.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SO3气体,发生反应:2SO3(g)
2SO2(g)+O2(g)
△H="+196" kJ/mol,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此过程中从外界共吸收了19.6 kJ的热量。当温度度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X、Y、Z、W均为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其它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W是单质铁,则Z溶液可能是FeCl2溶液 |
| B.若W是氢氧化钠,则X与Z可反应生成Y |
| C.若X是碳酸钠,则W可能是盐酸 |
| D.若W为氧气,则Z与水作用(或溶于水)一定生成一种强酸 |
反应A+B→C分两步进行:①A+B→X,②X→C,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E1表示反应A+B→X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E2表示反应X→C的活化能 |
| B.反应A+B→C的△H<0 |
| C.X是反应A+B→C的催化剂 |
| D.加入催化剂可改变反应A+B→C的焓变 |
下列各组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有
| A.加入Al粉后反应产生H2的溶液中:NH4+、Na+、SiO32-、HCO3- |
| B.滴加甲基橙试液后呈红色的溶液中: Na+、 CO32-、 K+、 AlO2- |
| C.水电离产生的c(OH-)=1×11-11mol/L的溶液中:Al3+、SO42-、NO3-、Cl- |
| D.含有大量I—的溶液中:K+、Mg2+、ClO-、SO42- |
环境问题是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正确面对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
| B.“酸雨”、“臭氧层受损”、“光化学烟雾”都与氮氧化物有关 |
| C.采用催化转换技术将汽车尾气中的NOx和CO转化为无毒气体 |
| D.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CO、H2、O2共16.5g和足量的Na2O2,用电火花引燃,使其完全反应,Na2O2增重7.5g,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分数是
| A.54.5% | B.40% | C.36% | D.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