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运用相关
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O2和一定量的SO2后,SO2和SO3(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①该温度下,从反应开始至平衡时氧气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②该温度下,反应2SO2(g)+O2(g) 2SO3(g)的平衡常数为 。
(2)以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为原料,经焙烧、熔炼等使铁元素及其他有关杂质进入炉渣,将铜元素还原为铜。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2Cu2S(s)+3O2(g) = 2Cu2O(s)+2SO2(g) △H ="-768.2" kJ·mol-1
2Cu2O(s)+ Cu2S (s) = 6Cu(s)+SO2(g) △H ="+116.0" kJ·mol-1
①“焙烧”时,通入少量空气使黄铜矿部分脱硫生成焙砂(主要成分是Cu2S和FeS,其物质的量比为1:2)和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在熔炼中,Cu2S与等物质的量的O2反应生成Cu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用电解的方法将硫化钠溶液氧化为多硫化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将硫化物转变为多硫化物是电解法处理硫化氢废气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图,是电解产生多硫化物的实验装置:
①已知阳极的反应为:(x+1)S2-=SxS2-+2xe-,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当反应转移xmol电子时,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标准状况下)。
②将Na2S·9H2O溶于水中配制硫化物溶液时,通常是在氮气气氛下溶解。其原因是(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
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是两种单质,三种化合物和单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在A、B、C这三种化合物中,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用A、B、C字母填写)
(2)单质乙必定是(填“金属”或“非金属”),其理由是
(3)单质乙的化学式可能是,则化合物B的化学式是 .
根据你掌握的知识,简要说明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一种难溶于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还是两性氧化物.
哪些化学事实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碘?怎样从原子结构来解释?
某溶液中存在Na+、AlO2-、CO32-、OH-,向该溶液中滴加盐酸,问产生现象的顺序是什么,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在半透膜袋里盛有淀粉的氯化钠溶液,将半透膜袋悬挂在蒸馏水中,回答下列问题:(知识支持: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1)如何用实验证明淀粉未通过半透膜。
(2)要求只检验一种离子,就能证明钠离子、氯离子通过半透膜,写出检验该离子的实验方法。
(3)如何用实验证明两者已完全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