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表示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长度(bp即碱基对)和部分碱基序列,图2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现有MspⅠ、BamHⅠ、MboⅠ、SmaⅠ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们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CGG、G↓GATCC、↓GATC、CCC↓GGG。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 若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能产生2个粘性末端
B. 若单纯为了获取目的基因,也可以选择种限制酶MspⅠ
C. 若需将目的基因D导入图2中的质粒,应选择的限制酶是BamHⅠ
D. 为了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培养基上需添加抗生素A和抗生素B
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在该个体所形成的精子中,基因型为Abc且含性染色体“Y”的精子约占总数的()
| A.1/2 | B.1/8 | C.1/16 | D.无法确定 |
用花药离体培养法得到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能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共有12对。据此可推知马铃薯是()
| A.二倍体 | B.三倍体 | C.四倍体 | D.六倍体 |
水稻的某3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利用它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浓度适当的秋水仙素处理。经此种方法培育出的水稻植株,其表现型最多可有()
| A.1种 | B.4种 | C.8种 | D.16种 |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
A.遗传性状传递的规律![]() |
B.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规律 |
| C.有性生殖细胞形成时基因的传递规律 | D.生物性状表现的一般规律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
| B.DNA复制后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没加倍 |
|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每个DNA上的基因是原来的两倍 |
D.在细胞分裂的分裂期,染色体上的基 因可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