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请回答:
(1)材料中“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
(3)19世纪下半期,俄国、日本、中国三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各国的近代化进程。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三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三国的改革对三个国家的君主统治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
科技发明 (件) |
中国 |
世界其他国家 |
||
件 |
百分比 |
件 |
百分比 |
||
公元1-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公元401-1000年 |
45 |
32 |
71% |
13 |
29% |
公元1001-1500年 |
67 |
38 |
57% |
29 |
43% |
公元1501-1840年 |
472 |
19 |
4% |
453 |
96% |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是怎样看法。但是在我看来,我不过象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为时而发现一块比平常光滑的石子或美丽的贝壳而感到高兴;但那浩瀚的真理之海洋,却还在我的面前未曾发现呢?”
——牛顿临终遗言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牛顿发现了哪些“光滑的石子和美丽的贝壳。”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美德即知识”。
材料三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四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五伏尔泰把上帝比作“两足禽兽”,把天主教会称作“民信的恶魔和狂信的九头蛇”,将罗马教皇说成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把天主教会专横的教士称为“恶棍”。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是古希腊时期哪位先哲的思想?
(2)材料三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
其核心是什么?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二有何关系?
(3)阅读材料四,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
(4)阅读材料五,说出三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并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儒家学说里包含着朴素的民本思想,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等著名的观点,这两段话是哪两位思想家最早提出的?(2分)
(2)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直到西汉汉武帝统治时期才确立其正统地位,在儒学发展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作出贡献最大的儒学思想家是谁?(1分)汉武帝采纳了他提出的什么主张?(2分)
(3)宋明时期儒学有了怎样的新发展?(4分)
(4)明末清初出现了三个思想家,他们分别是谁?(3分)并指出他们在政治上的共同主张是什么?(2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政府的国内职能主要有社会服务和经济管理两方面,孰轻孰重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认为:政府的全部管理艺术就在于给予人和物自由,政府应建立执法机构和维护无利可图的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在其他方面则应无为而治,让“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去发挥作用。主张完全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反对任何来自制度的经济垄断。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政府应当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当商品供大于求时,政府应当举办公共工程等办法扩大政府支出,增发纸币,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和投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就采取相反的措施,减少政府支出,减发纸币,提高利率,以限制投资和消费。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II)
(1)上述两种理论观点分别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哪个重要阶段?
(2)以美国为例,政府对内经济管理职能的指导思想由材料一转变到材料二的标志是什么?试用工业的有关事例加以说明。
(3)如何评价资本主义政府职能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10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
材料二:“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马牛被野。”
材料三:下表据《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和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各地粮食产量。
正仓、义仓、常平仓储粮总数(单位:石) |
|
全国 |
109906064 |
河北道 |
21029924 |
河南道 |
22467641 |
(唐朝时,正仓储州县粮食,义仓备灾荒时的不足,常平仓均粮价的贵贱)
(1)材料一体现唐朝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影响唐朝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经济区在唐朝前期居于什么地位?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对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