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项氏祠规称:“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上述祠规主要说明
| A.祠堂文化大为盛行 | B.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 |
| C.宗法制影响深远 | D.家规与国典形似神异 |
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 )
| A.设立中朝 | B.设立丞相 | C.设立内阁 | D.设立军机处 |
有学者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大臣“坐而论道”,从宋太祖以后“站而论道”,到了明清只能“跪奏笔录”,这反映的问题是()
| 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
| C.君主权威不断强化 | D.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 |
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是①中央地方省制的开端②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③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④行省的权力受到中央的限制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材料所述的选拔制是
| A.先秦的世袭制 | B.汉代的察举制 | 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 D.隋唐的科举制 |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
|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