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1月2日,《神州日报》发表了《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电》:“救亡之策,惟泯汉满,和革党,调新旧,速建联邦共和大国。……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可折入满洲,存帝自扰。”材料表明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是因为他们认为此举有利于 ①调和民族矛盾,稳定局势 ②实现民主共和 ③早日推翻清朝,结束帝制 ④避免外国干涉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l8世纪中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手段比较单一 |
| B.“文明的撞击”是指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 |
| C.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扩张是近代中华文明压力的来源 |
| 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给中国既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 |
中国园林追求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下列与中国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 A.万物皆备于我 |
| B.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
| 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 D.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下列这段话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表明文学开始与现实相结合 |
| B.是对当时的官方哲学的否定 |
| C.标志着民间文学的正式诞生 |
| D.是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体现 |
清代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江西举人王锡侯撰成《字贯》60卷,因凡例中写有康熙、雍正庙讳(本朝君主宗庙里供奉的祖先名字)玄烨、胤祯及乾隆帝名弘历,被仇人告发,处以大逆罪,全家被抄斩。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说明了封建帝王的唯我独尊和蛮横霸道。 |
| B.是封建时代人与人不平等的现象之一 |
| C.反映了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
| D.只有在清朝才可能存在这类现象,因为清朝大兴文字狱 |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到“像今天我们常说的‘国家’‘社会’等等,原非传统观念中所有,而是海通以后新输入的观念。旧用‘国家’两字,并不代表今天这涵义,大致是指朝廷或皇室而说。自从感受国际侵略,又得新观念之输入,中国人颇觉悟国民与国家之关系及其责任。”材料表明()
| A.在传统观念中已形成了民族国家的概念 |
| 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国民的基本责任 |
| C.维护国家利益是国民应尽的责任 |
| D.旧用“国家”并非是指朝廷或皇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