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地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除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不恰当的是
| A.帝国主义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 |
| 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
| C.“帝国主义侵略论”掩盖了中西方文明之间复杂的矛盾运动 |
| D.反帝反封建斗争对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 |
某学者评价古罗马某部法律时指出,“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据此推断这部法律()
①应为《十二铜表法》②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③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④标志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清稗类钞·婚姻类》记述了人们称之为“文明结婚”的新风尚: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请愿于女子之父母,得其父母允准,再由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新风尚”体现在()
| A.婚俗已不讲究父母之命 | B.多数人崇尚西方新式婚姻 |
| C.媒妁之言左右婚约缔定 | D.婚姻男女当事人都有发言权 |
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及发表的文章。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报刊 |
文章 |
| 《农村工作通讯》 |
《分田单干必须纠正》 |
| 《湖南日报》 |
《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
| 《湖北日报》 |
《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 |
| 《大众日报》 |
《不容开历史倒车》 |
A.改革开放还没有真正开始 B.改革必须坚持阶级斗争
C.媒体对改革缺乏责任意识 D.民众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裕中农,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同时在城市,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时伏时起,对国家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
| A.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 B.出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 C.提出调整的“八字方针” | D.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
下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 C.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 D.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