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往往透过修筑铁路带动本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所采取的作法之一是对进口钢铁课征较高的关税,以保障本国钢铁工业的生产。民国以来,生产钢铁的汉冶萍公司仅于民国5至8年,获有盈余,其他时间都是亏损;11年,汉阳铁厂不堪亏损停工;14年,开办不久的大冶炼铁厂也停工。根据上述说明及历史背景,民国5至8年何以会有盈余?其长期亏损的主要原因为何?
A.盈∶因欧战爆发,钢铁价格大涨;亏∶不平等条约束缚,关税不能自主 |
B.盈∶机器由国外进口,设备新颖;亏∶军阀混战,故无法继续修建铁路 |
C.盈∶因欧战爆发,钢铁价格大涨;亏∶军阀混战,故无法继续修建铁路 |
D.盈∶机器由国外进口,设备新颖;亏∶不平等条约束缚,关税不能自主 |
在我国的一本古代典籍中阐述了一项天文学方面的重要思考:“当日之冲(日冲:古代天文学概念,指的是太阳、地球与月亮等其他星体成一直线的现象),光常不合者,蔽于地(大地,即今日所说的地球)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食。”提出这一说法的是
A.张衡 | B.祖冲之 | C.僧一行 | D.郭守敬 |
某同学在进行以“中共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左”倾错误”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大量历史图片,其中可以舍弃的图片是
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指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以上材料表明党和政府
A.认识到经济需要平衡发展 |
B.确立了优先发展农业生产的经济指导思想 |
C.将经济建设的重点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
D.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的“左”倾冒进错误 |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对其相似之处解释准确的是
A.都是民族危机的产物 | B.都反映了工业布局的变化 |
C.都推动了民主化的进程 | D.都为民族复兴做出了贡献 |
1956年,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仍达到58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比5年前增长19%;棉花总产量达到3280万担,比5年前增长26%。这两年中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B.贯彻落实了中共八大的路线 |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了高潮 |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