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与这一叙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辛亥革命 | D.国民革命 |
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
| B.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
|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
新中国建国初就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第五条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这表明
| A.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
| B.新中国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C.我国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
| D.在一定程度上为新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
1945年8月,出兵东北的苏联红军要求中共军队迅速进入并控制东北,并提供大量武器装备;同时,美军在中国华北沿海港口大举登陆,协助国民党军进入东北。国共两党在东北展开竞争的国际背景是
| A.国共重庆谈判破裂 | B.美苏冷战序幕拉开 |
| C.美苏战时同盟完全破裂 | D.美苏战后合作开始 |
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十月革命()
| A.是在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中取得胜利的 |
| B.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
| C.中止了帝国主义大战 |
| 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
19世纪下半期,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是通过下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是:
| A.《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
| B.《爱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
| C.《天津条约》、《南京条约》、《爱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
| D.《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