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精品栏目《感动中国》已连续举办十年,共推出了100多位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撼人心灵的精神力量。这些不同年代的榜样人物,其事迹虽各有不同,却共同传递着正能量,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这表明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矛盾的特殊性通过矛盾的普遍性表观出来
④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小诗蕴含的哲理是:
| A.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矛盾 | 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
| C.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的 |
有人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这种观点违背的哲理是:
| A.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 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安不忘危”。这种思想注意到了“安”与“危”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
| A.相互区别 | B.相互对立 | C.相互作用 | D.相互转化 |
唯物辩证法否定观的“扬弃”是指
| A.既不抛弃也不批判 | B.绝对否认 |
| C.全盘肯定 | D.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滴水穿石”、“聚沙成塔”等成语体现的哲理是
| A.要重视质的飞跃 | B.要重视量的积累 |
| C.量变是质变的结果 | D.质变是量变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