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代的诗词歌赋,成功地融进现代的歌词中。方文山的《青花瓷》中“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陈小奇的《涛声依旧》中的“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这种风格创作说明

A.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B.东西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C.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作品的创新
D.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源头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实践没有止境,这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

A.历史性 B.物质性 C.社会性 D.能动性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战略目标分三个阶段进行:2005—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2011—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经济社会体系和管理体系;2021—2050年实现人、社会、自然和谐统一的循环型社会。循环经济的总体战略目标的提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奋斗目标。这表明

A.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D.实践是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蓬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哲理就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动力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要爱护环境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

A.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状态
B.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D.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六年来,从应对非典、禽流感、台风、矿难、雪灾和地震的挑战,我国公共危机应急体系由创建到发展,在一次次考验中得到磨炼,在一次次教训总结中不断完善。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聪明的民族,在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这说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②认识是客观对象显现自身的过程
③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推动认识的发展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