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粤西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部分数据)
项目 城市 |
总人口(万人) |
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阳江 |
247 |
880 |
19072 |
9415 |
470 |
湛江 |
710.9 |
1900 |
20227 |
9561 |
890 |
茂名 |
748.9 |
1951 |
18034 |
9506 |
902 |
注:《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指出,粤西地区包括湛江、茂名、阳江三个地级市。2012年,广东人均GDP达到54095元。
材料二:201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扩大居民消费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而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就必须做到三点:第一,让老百姓有钱消费;其次,还得让老百姓敢花钱;第三,还要解决放心消费问题。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但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我省建设文化强省要重点推动珠三角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通过巩固发展演艺、娱乐、影视等传统文化行业,大力发展动漫、网络游戏、游艺、文化休闲等新兴文化产业,并加强粤港澳文化合作。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要挖掘历史民俗文化资源、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同时要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影响消费水平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3)结合材料三,阐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也是毛泽东主席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传承雷锋精神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某校高二(1)班同学决定开展以“学习雷锋精神,争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参与其中。
【观点展示】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围绕“雷锋精神有没有过时”这一问题,同学们纷纷发言,大家普遍认为“雷锋精神没有过时,虽然不同年代的社会环境不同,但它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善待的本质没有改变,而且还应随着社会进步不断增加新的内涵,雷锋精神会历久弥新。”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同学们观点的合理性。
【实践雷锋精神】
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被无数“雷锋”感动着,也激发了同学们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情,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学习雷锋精神转化为日常实际行动。
为切实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请你完成以下活动设计。(举二例并写出原理依据)
标语 |
具体原理 |
例:干一行爱一行,做一颗闪闪发光的螺丝钉 |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
例1 |
|
例2 |
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已于2013年2月19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罗阳、林俊德、李文波、张丽莉、陈家顺、陈斌强、周月华艾起夫妇、何玥、高秉涵、高淑珍被选为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10多年来,中国涌现出的100多位“感动人物与群体”,集中展示了我国的“精神脊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集中诠释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真情与挚爱,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回答:
(1)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何关系?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材料一从1999年起,寿光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中国(寿光)蔬菜博览会”。“菜博会”不仅是经贸往来的平台,而且是集中展示蔬菜文化的舞台。从最初在场馆内展示蔬菜瓜果,到举办新闻发布会,再到建设专用网站,越来越多的人们能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领略到寿光蔬菜文化的魅力。
(1)结合材料,分析大众传媒在蔬菜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材料二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瑞典的克里斯蒂安斯塔德社区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它在不失自我风格的前提下走上现代化之路,那些代表本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备受当地人的珍视。历史遗留下来的砖质建筑和木质建筑都要重新利用,在改造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结构协调一致。
(2)运用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克里斯蒂安斯塔德社区城镇化建设的经验。
材料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重要战略任务。在“美丽中国”的愿景下,文化建设更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艺术素养,以高水平的“美丽”文化产品促进文化市场的规范化,不断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把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寄予每个自觉的个体,真正带来文化的多元和丰富生态,让中华文化的魅力绽放 “美丽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美丽中国的建设中如何发挥中华文化的魅力?
2007—2012年某市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
指标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城镇居民 恩格尔系数(%) |
36.7 |
35.8 |
35.3 |
35.1 |
34.8 |
34.5 |
农村居民 恩格尔系数(%) |
45.5 |
43.0 |
42.5 |
42.0 |
41.7 |
41.2 |
注: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高于60%就认为是贫困,60%--50%之间是勉强度日,我们叫温饱,50%--40%就认为是小康,40%--20%就认为是富裕。
(1)图表(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
(2)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联系(1)(2)问,说明如何解决图表中反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