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图甲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30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乙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表格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M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荒地 |
其他 |
1978年 |
55.0% |
19.8% |
4.9% |
15.4% |
4.9% |
2008年 |
40.2% |
44.1% |
6.2% |
1.3% |
8.2% |
(1)描述M地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根据图表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3)N湖泊周围的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试评价其成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
下图为沿北纬60°线所作的某月平均气温和气压水平分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两图表示的是北纬60°线________月平均气温和气压的变化。
(2)由图可知,经度__________附近气温最高,这是因为受___________的影响;气温最低处的经度约为_________,这里低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点的气温________(高、低)于两侧的同纬度地区,表明该区域是____________; b地所在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__,受它影响,此时印度半岛吹_________季风。
(4)图中两条曲线的相关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两地的气压状况:A是_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图中5条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1 000、1 008、1 016、1 024、1 036,那么等压线②和④的气压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A气压中心因______________而形成,B气压中心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发生断裂保留在海洋上的部分。
(4)在图中用箭头画出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
下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箭头①代表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_______偏成______风,形成南半球的______________风带。
(2)图中箭头②③所代表的气流,在60°相遇,________的气流爬升到__________的气流之上,到高空后又分流,使60°S近地面形成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此气压带是由______________原因形成的。
下图是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气压带的名称:A为_______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风带的风向: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图2-2-5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温暖湿润的风 |
B.②为寒冷干燥的风 |
C.受气压带A控制的地方多阴雨天气 |
D.气压带B是由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