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隆冬时节,走进吉林市,沿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这就是 “雾凇”。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它是在吉林市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
材料二:吉林雾凇形成示意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人们常说 “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说出这句话体现的景观欣赏要求。并简述吉林雾凇的形成过程。
(2)2007年底国家将丰满大坝定为病坝。丰满大坝若被拆除,下游雾凇景观或将因此消失。简要说明原因。
读图表,回答问题:
年份 |
1960年 |
1980年 |
2000年 |
|
世界人口(亿) |
30 |
45 |
60 |
|
发达国家 |
总人口(亿) |
10 |
12 |
15 |
城市人口(亿) |
5 |
8 |
11 |
|
城市人口百分比(%) |
50 |
67 |
72 |
|
发展中国家 |
总人口(亿) |
20 |
33 |
45 |
城市人口(亿) |
3 |
6 |
20 |
|
城市人口百分比(%) |
15 |
20 |
44 |
(1)比较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
相同点:(2分)
不同点: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2)分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一般关系。
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下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主要原因是。
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分区)形成的主要原因。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
(1)甲图中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直接表现、。(4分)
(2)乙图中的①②两线中,最有可能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线,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其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分)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在我国的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植被是和荒漠。
(2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该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印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Rl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_______,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会使得土地。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5)大量引Rl、B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