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究赤霉素和矮壮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芩(一种药用植物)生长情况及其根细胞中黄酮类物质(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把生长状态一致的幼苗平分为三组进行不同处理,26天后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 )
黄芩的生理指标 |
对照组 |
实验组处理 |
|
喷施矮壮素 |
喷施赤霉素 |
||
株高(cm) |
20.540 |
21.460 |
27.520 |
地上部分重量(g) |
0.295 |
0.382 |
0.364 |
地下部分重量(g) |
0.100 |
0.053 |
0.047 |
根样品中黄酮类成分含量(mg/g) |
210.450 |
146.293 |
201.270 |
A.矮壮素提高黄芩光合作用强度的效果好于赤霉素
B.甘薯等块根类植物不适合施用矮壮素和赤霉素
C.矮壮素对黄芩产生黄酮类成分不利,赤霉素有利
D.外源喷施赤霉素比黄芩合成的赤霉素对植株增高更有效
下列高中生物实验中,不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是()
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 B.检测花生子叶切片中的脂肪 |
C.观察DNA 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D.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 |
B.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C.美国的萨姆纳提取出脲酶结晶,并证明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
D.德国的萨克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并证明了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
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②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营养级
③甲、乙、丙共同组成生物群落
④生物X可能不具有核膜,生物Y可能含有线粒体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生物的“复生”将不再是神话。如果地球上最后一只野驴刚死亡,以下一般成为“复生”野驴的方法是:
A.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经脱分化、再分化,培育成新个体 |
B.将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培育新个体 |
C.取出野驴的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驴的去核卵细胞中,经孕育培养成新个体 |
D.将野驴的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培育成新个体 |
下列关于基因结构中“RNA聚合酶结合位点”的错误叙述是:
A.是起始密码 |
B.是转录RNA时与RNA聚合酶的结合点 |
C.调控mRNA的转录 |
D.准确识别转录的起始位点并开始转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