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脊髓神经细胞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
B.甘氨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
C.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
D.若某种毒素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则可能引起肌肉痉挛 |
在人体血浆中,有多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功能不应包括()
A.催化蛋白质水解为多肽 | B.特异性与抗原相结合 |
C.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 D.降低血糖浓度 |
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 n X n、XN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让一对果蝇杂交,得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果蝇63只。若F1中雌果蝇共有两种表现型,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
A.2/3 | B.1/7 | C.1/11 | D.1/3 |
某一较大动物种群,基因型为AA.AA.aa个体数之比为1:1:1(且三种基因型中的雌雄个体均相等)。在这个种群中,只有表现型相同的个体间才能随机交配,表现型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交配。从理论上分析,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1中,基因型Aa个体所占比例为()
A.1/3 B.1/2C.25% D.30%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9月份种群出生率一定不是0 |
B.这段时间内,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保持相对稳定 |
C.该种群数量受气候、食物、行为信息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
D.种群密度越大,传染病对该种群数量增长的抑制作用也越强 |
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a(神经纤维膜内)、c(神经纤维膜外)两点,且ab=bc,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图是刺激前后的记录仪偏转状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静息时受损部位膜外的电位为正电位 |
B.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不会偏转 |
C.静息电位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有关 |
D.若改为刺激b点,记录仪不会偏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