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脊髓神经细胞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 
| B.甘氨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 
| C.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 
| D.若某种毒素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则可能引起肌肉痉挛 | 
下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呼吸类型所用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 现象 | 结论 | |
| 甲装置 | 乙装置 | ||
| A | 液滴左移 | 液滴不动 | 只进行有氧呼吸 | 
| B | 液滴不动 | 液滴右移 | 只进行无氧呼吸 | 
| C | 液滴不动 | 液滴不动 | 只进行有氧呼吸 | 
| D | 液滴左移 | 液滴右移 |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 
比较动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最恰当的是
| A.糖类是有氧呼吸的主要能源物质,但不是无氧呼吸的主要能源物质 | 
|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都能产生还原性氢 | 
| C.有氧呼吸逐步释放能量,无氧呼吸瞬间释放能量 | 
|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中都有水 | 
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吸进氧气与放出C02的体积之比为3:5,这是因为( )。
| A.有1/4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 B.有1/2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 
| C.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 D.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无氧呼吸 | 
在可以调节温度的温室里栽培番茄,以研究昼夜温差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曲线A是根据番茄植株在日温为26℃,夜温如横坐标所示的温度范围内测定的数据绘制的。曲线B是根据番茄植株在昼夜恒温的情况下,如横坐标所示的温度范围内测定的数据绘制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看到,昼夜恒温要比保持昼夜温差有利于番茄生长 | 
| B.曲线A中,茎在夜间温度为20℃时的生长速度比在10℃时要快,可以说明呼吸作用对植物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 
| C.从图中可以看到,昼夜温差越大,对番茄的生长就越有利 | 
| D.若此温室为红色罩膜的大棚,则番茄的光合作用会增强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哈密瓜果实种子萌发时的代谢,得到如下曲线图,(Qco2 表示CO2释放量,Qo2表示O2吸收量)。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胚根长出前,种子以吸胀吸水为主,且吸水总量不如含蛋白质较多的大豆种子 | 
| B.18~30h内,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无氧呼吸,但也进行有氧呼吸 | 
| C.刚开始萌发的种子进行异养代谢,但DNA含量和有机物种类则显著增加 | 
| D.胚根长出后,有氧呼吸显著增强,此前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