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微生物传染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进入人体内的病原菌,定居的位置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②某种微生物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人数越多群体免疫力越强
③流感病毒因为容易发生变异而使疫苗种类多且有效性高
④隐性感染能够获得对该病的免疫力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如图表示温棚内光照强度(X)与农作物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的关系(棚内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处于适宜的条件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和Q点相比,P点时叶肉细胞内C5的含量较Q点低 |
| B.当X>Q时,可采取遮光措施确保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 |
| C.在N和Q点时分别取农作物上部成熟叶片酒精脱色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显色蓝色 |
| D.当X=P时,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
某种品系的鼠毛色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结果,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 杂交 |
亲本 |
后代 |
| 杂交A |
灰色×灰色 |
灰色 |
| 杂交B |
黄色×黄色 |
2/3黄色,1/3灰色 |
| 杂交C |
灰色×黄色 |
1/2黄色,1/2灰色 |
A.杂交A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为纯合子
B.由杂交B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
C.杂交B后代黄色毛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
D.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在果蝇的X染色体上可以发生隐性突变,而隐形突变会导致不同情况的出现:如突变不会引起个体死亡、突变会导致完全致死(突变体全部死亡)和不完全致死(突变体死亡一部分),下图表示经诱变处理的红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红眼雌果蝇交配(B表示红眼基因),得F1,使Fl单对交配,分别饲养,观察F2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经诱变后没有发生突变,则F2果蝇均为红眼 |
| B.若只发生隐性突变而不引起致死现象,则F2中红眼与白眼的比值为3:1 |
| C.若发生突变后,会导致完全致死现象的发生,则F2中雌:雄=1:2 |
| D.若发生突变后,会导致不完全致死现象的发生,则F2中雌:雄介于1:1和2:1之间 |
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2N=80)的羽毛颜色由三种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如图所示),D+控制灰红色,D控制蓝色,d控制巧克力色,D+对D和d显性,D对d显性。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有关推论合理的是
| A.灰红色雄鸟的基因型有6种 |
| B.蓝色个体间交配,F1中雌性个体都呈蓝色 |
| C.灰红色雌鸟与蓝色雄鸟交配,F1中出现灰红色个体的概率是1/2 |
| D.绘制该种鸟的基因组图至少需要对42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序 |
现有某作物种质资源包括: ①高产、感病; ②低产、抗病; ③高产、晚熟等纯合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
| A.利用①、③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 |
| B.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 |
| C.a、b和c的培育只能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 |
| D.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③中获得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