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的线粒体在饥饿和光照等条件下损伤后发生特异性的“自噬”现象。这是由于损伤后的线粒体产生一种外膜蛋白,导致高尔基体片层结构包裹线粒体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线粒体均遭“损伤”酵母菌将无法产生ATP |
B.内容物降解后形成的产物,可以为细胞提供营养 |
C.线粒体产生的“外膜蛋白”是一种特异性受体 |
D.“自噬溶酶体”的形成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 |
下列有关人体调节的图解或曲线中,正确的是
对“草→昆虫→蜘蛛→鸟”这一食物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4个营养级,2个次级消费者 | B.有3个营养级,1个次级消费者 |
C.有3个营养级,3个消费者 | D.蜘蛛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
下列名词中,可用于同一个生物体的是
A.生产者、异养生物 | B.异养生物、草食动物 |
C.自养生物、寄生生物 | D.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 |
根据下图所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图能表示碳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 |
B.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 |
C.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②的数量增加有关 |
D.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
下列有关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