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地区的野生植物类群中出现了许多变异。请回答:
(1)植株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中,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是______。
(2)部分变异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茎秆粗壮,营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原因是环境影响了这些植株有丝分裂中_____的形成,导致了____成倍增加。
(3)某突变株中具有的生物大分子____(填序号)

(4)某植株产生了一种新的抗病基因,要将该基因提取,应用_____酶处理它的DNA分子,这种酶的作用部位是________。
(5)将上述抗病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体内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将抗病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 10分)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示回答:

(1)图中物质B、物质G代表
( 2 )图中A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在叶绿体的,其发生在阶段。
( 3)图中I表示阶段,发生的场所在 此阶段的进行需要H 提供的物质有C和D
(4)若突然停止光照,其他条件不变叶绿体中C3的含量将,C5的含量将(填增加还是减少)。

( 10分)下图是某种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试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细胞是 细胞 ,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此细胞没有等结构,特有[ ]
(2)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有[ ]和 [ ]
(3)图中[ ]与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
(4)此细胞如果进行有丝分裂,则与此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 [ ]、[ ]、[ ]
(5)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

下图示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此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取决于等非生物因素。
(2)夏天温度变化较大的是层;表水层O2浓度虽然低于冬天,但O2产生量远大于冬天,主要生物学原因是
(3)下表是对北温带湖泊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请分析回答:

①A、B、C、D不同的营养级构成的食物链是,它是该生态系统的渠道。
②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
③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102千焦/m2/年,输出是102千焦/m2/年,因此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增加的。

Ⅰ、在寒冷坏境中,人体由于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体温才能保持相对稳定,但同时血糖浓度会因大量消耗而快速下降。这时需要通过一系列调节使血糖浓度上升从而恢复正常,其过程结构如右图示:

⑴当血糖浓度低时,刺激下丘脑某区域产生兴奋,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使[ ]向突触间隙释放出神经递质,促使细胞合成和分泌胰高血糖素。
⑵图示中未出现的细胞外液是。当8液体渗透压升高时,会感知,并合成且由垂体后叶释放激素进行调节。
Ⅱ、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感染了玉米矮化病毒的玉米生长显著被抑制,植株非常矮小。在不考虑病毒对其他植物激素影响的情况下,利用玉米幼苗设计实验验证“玉米矮化病毒抑制了赤霉素的合成”。
实验步骤:
⑴将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同时用玉米矮化病毒处理。
⑵甲组喷洒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乙组喷洒
⑶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两组玉米植株的高度,记录数据,整理并计算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某农科所选育家蚕,用来培养含有蝎毒基因的“重组棉铃虫病毒”,研制新型杀虫剂,简要过程如图1所示;图2是家蚕抗蝎毒抗体的合成过程中信息传递情况。请据图回答:

⑴图1中已知家蚕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请根据条件判断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并作简要说明:
  
⑵图1所示P1、P2的杂交后代中,抗病毒抗蝎毒家蚕中双杂合体占;不抗病毒抗蝎毒的家蚕再自由交配,其后代中不抗病毒抗蝎毒的个体占
⑶用含有蝎毒基因的“重组棉铃虫病毒”污染的桑叶饲养上述双抗性家蚕,待幼虫成熟后,取其蚕蛹,低温干燥后研磨得到冻干粉,即可以作为新型杀虫剂使用,可能的原因是
,相对于化学农药此杀虫剂的优点是
⑷请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图2中分子1到分子3的信息传递过程:
;家蚕细胞中A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⑸在分子1和分子2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共有种,B过程遵循
原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