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雨季起讫时间虽然有所不同,但却有其内部规律,特别是东部地区各地雨期长短,主要是由于大范围雨带南北位移所造成。下图是2003年5月1日~8月31日部分地区平均逐日降水量(mm)直方图。(注:淮河流域年降水量约为600-800毫米)据此完成下题。上图降水资料反映了我国
A.降水年际变化较大 | B.北方雨季比南方开始晚 |
C.南方降水变率比北方大 | D.北方旱,南方涝 |
7月末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少的原因最可能是
A.冷锋过境 | B.气旋过境 | C.暖锋过境 | D.反气旋过境 |
根据资料分析,2003年淮河流域
A.降水丰富,农业丰收 | B.降水比正常年份偏少 |
C.洪涝灾害严重,经济损失大 | D.淮河水污染严重 |
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为减小暴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我们应该()
A.大力发展渔业部门建设 |
B.大力发展气候监测,控制暴雨的产生 |
C.大力发展农业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
D.大力发展水利设施的建设 |
暴雨过后易产生()
A.区域水土保持 |
B.区域内洪涝灾害 |
C.水资源过剩导致的区域间的调配 |
D.土壤盐渍化 |
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暴雨分布示意图。根据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9~10题。该地区属于()
A.华北地区 | B.东北地区 | C.东南地区 | D.西南地区 |
该地区常出现暴雨的季节是()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东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突出优势资源()
A.热量 | B.水分 | C.土壤 | D.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