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物质结构理论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进行分子设计和研究反应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三周期基态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且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_____;
(2)金属晶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易发生形变,而离子晶体容易破裂。试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其中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
(3)已知在水中存在平衡2H2O=H3O+OH。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的杂化方式与H3O+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的是_____
a.CH2=CH2中的碳原子             b.NH2中的氮原子
c.ClO3中的氯原子               d.NO2中的氮原子
(4)F、Mg、K三种元素形成的晶体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一个晶胞中Mg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计算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一硝酸盐晶体,其化学式为M(NO3)x·y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42。取1.21g该晶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将此溶液用石墨作电极进行电解,当有0.01mol电子发生转移时,溶液中金属恰好全部析出,经称量阴极增重0.32g。求:
(1)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及x、y。
(2)电解后溶液的pH(电解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把19.2 g的Cu放入足量的稀硝酸中,微热至Cu完全反应。
已知:3Cu + 8HNO3(稀) = 3Cu(NO3)2 +2NO↑+ 4H2O求:
(1)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2)被还原的硝酸的质量;
(3)生成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已知一氧化碳与水蒸气的反应为:CO(g)+H2O (g)CO2(g)+H2(g) ,800℃时,在容积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 CO(g)和3.0mol H2O(g),保持温度不变,4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的转化率为60%。
(1)求4 min内H2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
(2)计算8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3)427℃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9.4,请结合(2)中的计算结果判断该反应的ΔH 0(填“>”、“<”或“=” )。

把1.0 mol·L-1 CuSO4和0.50 mol·L-1 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假设混合后的溶液的体积等于混合前两种溶液的体积之和)计算:
(1)混合溶液中CuSO4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c(CuSO4)=_______c(H2SO4)="_________"
(2)混合液中H+、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c(H+)=__________c(SO42-)="_________"
(3)向溶液中加入铁粉,经过足够长的时间,铁粉有剩余。此时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c(Fe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并计算下列各小题:
(1)某温度时,测得0.01 mol/L的NaOH溶液pH为11,求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
(2)在此温度下,将pH=a的NaOH溶液Va L与pH=b的硫酸Vb L混合。
①若所得混合溶液为中性,且a=12,b=2,求Va∶Vb
②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10,且a=12,b=2,求Va∶Vb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