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理论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进行分子设计和研究反应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三周期基态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且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_____;
(2)金属晶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易发生形变,而离子晶体容易破裂。试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其中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
(3)已知在水中存在平衡2H2O=H3O++OH-。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的杂化方式与H3O+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的是_____
a.CH2=CH2中的碳原子 b.NH2-中的氮原子
c.ClO3-中的氯原子 d.NO2-中的氮原子
(4)F、Mg、K三种元素形成的晶体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一个晶胞中Mg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取1.38g K2CO3溶于水配成50ml溶液,求
(1)K2CO3物质的量
(2)K2CO3物质的量浓度
(3)K+、CO32-物质的量浓度
将3 mol A和2.5 mol 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气) + B(气) xC(气) + 2D(气),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内的压强变小,已知D的平均反应速度为 0.1 mol/(L﹒min), 填写下列空白:
(1) x =______
(2) 平衡时C的浓度为 ________________
(3) 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 _____________
(4) 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与原容器内压强的比值为 ___________
常温下电解200mL一定浓度的NaCl与CuSO4混合溶液,理论上两极所得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通过计算推测:
①原混合溶液NaCl和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②t2时所得溶液的pH。
⑵实验中发现,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与阴极相比,明显小于对应时间段的理论值。试简要分析其可能原因。
在加热条件下,用二氧化锰与足量浓盐酸反应,制得氯气0.56L(标准状况)。问:
(1)理论上需要消耗MnO2多少克?
(2)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3)在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大约是多少?
实验室使用的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一般为36.5%,密度为1.19g.cm-3。
(1)求该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将多少升氯化氢(标准状况)通入2.00L水中可得36.5%的浓盐酸?
(3)取一定体积的该盐酸与足量二氧化锰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若生成标准状况下氯气33.6L,则被还原的HCl的物质的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