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离开 |
B.乃夜发书,陈箧数十打开 |
C.式于政,不式于勇同“试”,尝试 |
D.嫂蛇行匍匐像蛇一样 |
下列各句,都能表现苏秦“其智有过人者”的一组是( )(3分)
①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②抵掌而谈,赵王大说
③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④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⑤其术长于权变 ⑥式于政,不式于勇
A.①③⑥ | B.②③④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秦耗尽资用,游说秦王没有成功,狼狈还家,受到家人蔑视。 |
B.苏秦不怕失败,发愤读书,刻苦钻研,充满自信,终于成功。 |
C.苏秦游说赵王,受到重用,一时间合纵策略遍行于天下各诸侯国。 |
D.苏秦衣锦还乡,家人大事欢迎,他嫂子前倨后恭最让人觉得好笑。 |
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2)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3)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末流贼陷睢州,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九年,成进士。斌出为潼关道副使。总兵陈德调湖南,将二万人至关欲留,斌以计出之,至洛阳哗溃。十六年,调江西岭北道。明将李玉廷率所部万人据雩都山寨,约降,未及期,而郑成功犯江宁。斌策玉廷必变计,夜驰至南安设守。玉廷以兵至,见有备,却走;遣将追击,获玉廷。
康熙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方廷推,上曰:“今以道学名者,言行或相悖。朕闻汤斌从孙奇逢学,有操守,可补江宁巡抚。”濒行,谕曰:“居官以正风俗为先。江苏习尚华侈,其加意化导,非旦夕之事,必从容渐摩,使之改心易虑。”十月,上南巡至苏州谕斌曰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乐逐末者多力田者寡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
淮、扬、徐三府被水,常州知府祖进朝以失察属吏降调,斌察其廉,奏留之。又疏荐吴县知县刘滋、吴江知县郭琇廉能最著,而徵收钱粮,未能十分全完,请予行取。下部皆议驳,特旨允行。
斌令诸州县立社学,修泰伯祠及宋范仲淹、明周顺昌祠,禁妇女游观。苏州城西上方山有五通神祠,几数百年,远近奔走如鹜。谚谓其山曰“肉山”,其下石湖曰“酒海”。少妇病,巫辄言五通将娶为妇,往往瘵死。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撤其材修学宫。教化大行,民皆悦服。
方明珠用事,国柱附之。布政使龚其旋坐贪,为御史陆陇其所劾,因国柱贿明珠得缓;国柱更欲为斌言,以斌严正,不得发。及蠲江南赋,国柱使人语斌,谓皆明珠力,江南人宜有以报之,索赇,斌不应。比大计,外吏辇金于明珠门者不绝,而斌属吏独无。
二十五年,上为太子择辅导臣,廷臣有举斌者。诏曰:“自古帝王谕教太子,必简和平谨恪之臣,统率宫僚,专资辅翼。汤斌在讲筵时,素行谨慎,朕所稔知。及简任巡抚,洁己率属,实心任事。允宜拔擢,以风有位。”授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
二十六年十月,自通州勘贡木归,一夕卒,年六十一。
(《清史稿》,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淮、扬、徐三府被水覆盖 |
B.斌策玉廷必变计估计 |
C.挈斌避兵浙江衢州带领 |
D.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告诫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居官以正风俗为先国柱更欲为斌言 |
B.而徵收钱粮而斌属吏独无 |
C.斌察其廉谚谓其山曰“肉山” |
D.以斌严正,不得发今以道学名者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总兵陈德调任调江西岭北道时,率领两万人马途经潼关,想在此暂驻,汤斌没有答应,反而设法让他离开。 |
B.汤斌教导孙奇逢学习,被皇上得知后,认为汤斌的操行很好,于是让他补江宁巡抚。 |
C.苏州城西上方山的五通神祠,虽然已有数百年历史,但依旧香火不断,引得远近的人都争相前往。 |
D.朝廷免征江南赋税时,余国柱把功劳都归在自己身上,并以此为由,派人向汤斌索取贿赂。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慕贤
颜之推
①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髆①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②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藉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校其长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君狎之,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
③梁孝元前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孝元书记,一皆使之。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时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吾雅爱其手迹,常所宝持。孝元尝遣典签惠编送文章示萧祭酒,祭酒问云:“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姓名为谁?那得都无声问?”编以实答。子云叹曰:“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于是闻者稍复刮目。稍仕至尚书仪曹郎,末为晋安王侍读,随王东下。及西台陷殁,简牍湮散,丁亦寻卒于扬州;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
④侯景初入建业,台门虽闭,公私草扰,各不自全。太子左卫率②羊侃坐东掖门,部分经略,一宿皆办,遂得百余日抗拒凶逆。于时,城内四万许人,王公朝士,不下一百,便是恃侃一人安之,其相去如此。
⑤齐文宣帝即位数年,便沉湎纵恣,略无纲纪。尚能委政尚书令杨遵彦,内外清谧,朝野晏如,各得其所,物无异议,终天保之朝。遵彦后为孝昭所戮,刑政于是衰矣。斛律明月,齐朝折冲之臣,无罪被诛,将士解体,周人始有吞齐之志,关中至今誉之。此人用兵,岂止万夫之望而已哉!国之存亡,系其生死。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改)
注:①髆(bó),肩、肩膀。②太子左卫率,官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分经略,一宿皆办部分:部署,约束 |
B.便沉湎纵恣,略无纲纪略:丝毫 |
C.吾雅爱其手迹雅:平日,平素 |
D.那得都无声问问:询问,问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B.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燕王欲结于君 |
C.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窃为大王不取也 |
D.国之存亡,系其生死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第一句引用古人“千载一圣”“五百年一贤”等语,意在说明圣贤的稀少和难得,暗含慕贤之意。 |
B.文章第三段写丁觇因擅长写文章和书法,官职由书记立即擢升至尚书仪曹郎,却不被当世人充分重视,对此作者深感惋惜。 |
C.文章第四、五段举了羊侃、杨遵彦和斛律明月等例,说明贤能之士关乎国家命运,从而论述慕贤的重要性。 |
D.文章运用了丰富而典型的事例来说理,增强了说服力,同时也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寓抽象的道理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杰,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一荐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古文观止》)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君侯制作侔神明(相等) |
B.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以往) |
C.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开辟) |
D.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谋略)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白“表明心愿”的一项是()
①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②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
③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④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
⑤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⑥既下车又辟孔文举
A.①⑤⑥ | B.②③④ | C.①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借谈士之口开篇,不卑不亢地赞美了韩荆州对士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
B.和李白的其他诗篇一样,本文既表明了他的心意,又不失清高自负与傲岸的个性。 |
C.全篇时而虚说,时而实写,语言明快流畅、自然奔放。 |
D.文章历举先贤奖掖后进的大量事例,是为了让王允能赏识自己。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注释】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窃:偷偷地、暗中 |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 |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报答 |
D.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师:师从、学习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②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
B.①童子何用知之 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C.①吾得其为人 ②其如是,熟能御之 |
D.①而公独不识 |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的一组是()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请用/号给下列文言短文断句,并翻译出来。(16分,断句6分,翻译10分)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清全祖望《梅花岭记》节选)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