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布哈林在《过渡时期经济学》一书中写道:“只有在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基础上存在着经常的而不是偶然的社会联系,商品才会是—个普遍的范畴。”对此,列宁批示“对!”这说明当时
A.苏俄领导人赞成发展商品经济 | B.苏俄社会经济陷入无政府状态 |
C.新经济政策已成为指导性战略 | D.坚持主张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 |
毛泽东说:“有些同志问,为什么要让出八个解放区?……我们的方针是保护人民的利益。在不损害人民的基本原则下,容许作一些让步,用这些让步去换取全国人民需要的和平民主。”这段话的背景是
A.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
B.1937年,共产党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
C.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 |
D.1949年,国共北平和谈 |
下图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役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A.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 |
B.赢得了太原会战的胜利 |
C.是中国战场由守转攻的转折点 |
D.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
下列是中国共产党两个时期的根据地分布示意图,这两个时期相比较,中国革命发生的变化有
革命中心的迁移
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变化
③斗争手段的改变
④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A.③④ | B.①②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此段文字引自一份宣言,其发表的时代是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
B.国共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中国近代“民主诉求的重心,已从国体、政体等具体政治建制层面,转向民主政治内在精神的探讨。”这种转向始于
A.“开眼看世界”的思潮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