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某国20世纪前半叶的工业产值数据。该国家最有可能是
| 年份 |
总计% |
分类 |
|
| 生产资料生产 |
消费资料生产 |
||
| 1913年 |
100 |
33.3 |
66.7 |
| 1928年 |
100 |
39.5 |
60.5 |
| 1937年 |
100 |
57.8 |
42. 2 |
| 1950年 |
100 |
68.8 |
31.2 |
| 1955年 |
100 |
70.6 |
29.4 |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苏联
民国元年,唐绍仪、蔡元培、汪兆铭、宋教仁等二十六人组成社会改良会,指出:“数千年君权之影响未泯,其与共和思想抵触者颇多。同人以此建设兹会,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该组织的建立有助于()
| A.传播君主立宪思想 |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 C.肃清封建残余思想 | D.同复古逆流展开斗争 |
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
| C.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 D.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
乾隆年间,太湖地区出产的“湖丝”经由商人之手大量出口,致使国内市场丝价日趋昂贵。于是,乾隆帝谕旨:“申明限制(出口),俾裕官民织衽”。后在商民呼吁之下,朝廷宣布废除上述规定。上述现象反映了()
| A.清政府顺应民意实行了短暂的开放 | B.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经济侵略 |
| C.清政府限制湖丝出口保护国内市场 | D.商贸活跃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
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 B.君主专制的加强 |
| C.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 | D.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 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
| 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
|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
| 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