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920—1936年在中国投资的工业资本中中国资本与外国资本的产值及比重(货币单位:亿元)
![]()
|
1920年 |
1936年 |
1920~1936年平均增长/% |
||||
![]()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
| 中国资本 |
6. 61 |
44.8 |
26. 09 |
63.2 |
9.0 |
||
| 外国资本 |
8.13 |
55.2 |
15. 16 |
36.8 |
3.9 |
||
| 合计 |
14.74 |
100.0 |
41. 25 |
100.0 |
![]() |
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A.这一时期外国资本始终占主导地位
B.这一时期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这一时期中国资本增长率超过外国
D.中国资本增长的前提是社会和平稳定
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 A.甲、丙、丁 | B.乙、丙 | C.甲、乙、丁 | D.丙、丁 |
18.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外国媒体资本规模及其强势霸权的冲击,我国近代报业幡然醒悟,改良派与革命资产阶级报业纷纷出笼,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运作模式与近代国际接轨。下列对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评价,你认为哪一项不正确
| A.外国人在华的报刊,总体上是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服务 |
B.其本身是近代 文明的一种表现和近代文化的载体 |
| C.推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外报也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客观基础 |
| D.主观上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推动了西方文明的传播 |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国内史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冯一下教授曾经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撰文指出,近代中国社会也是半独立半资本主义社会。冯教授关于“半独立”的阐释,不可能包括
| A.中国主权完整遭到破坏,但仍在很大程度上拥有国家主权 |
| B.中国50%的国土是独立的,而另一半是外国列强的殖民地 |
| C.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但中国政府仍拥有领土的主体部分 |
| D.政府屈从于外国列强,但中国政府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一套完整机构 |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下列有关古代水利事业的史实正确的是
①郑国渠和都江堰是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②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了水患,使黄泛地区的土地得以重新耕种
③唐代对热心兴修水利的州县官员有明确的奖励制度,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
④早期史书中把水利列为专篇,如《河渠书》、《沟洫志》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 A.④①②③ | B.④①③② | C.④②③① | D.②④③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