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于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11年11月26日23时2分,发射成功,并于2012年8月6日13:31(北京时间)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展开为期两年的火星探测任务。据此回答第下列各题。关于“好奇号”火星探测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好奇号”只穿越了太阳系 |
| B.发射成功时北京的学生开始早读 |
| C.降落时伦敦时间为6日5:31 |
| D.探测火星很可能发现高等生命 |
从“好奇号”发射到着陆火星期间
| 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
| B.非洲草原上的角马群从南半球迁往北半球 |
| C.悉尼昼长先增长,后缩短 |
| D.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扩大 |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我国某高中学生在某日中午前后,进行地理课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利用一根标杆,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杆影的长度,并将测量结果绘制成示意图(右图)。据此判断12~13题。
测量的日期最可能是
A 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该高中学校最可能位于 ( )
| A.北京市 | B.海南省海口市 |
| C.广东省汕头市 | D.云南省昆明市 |
为某日某时刻某纬线圈至极点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为黑夜。回答9~11小题。
该纬线圈的纬度可能是
| A.0° | B.23°26′S |
| C.30°N | D.30°S |
关于T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昼夜平分 B.昼短夜长
C.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D位于南半球、西半球关于p地昼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昼长10小时 | B.昼长11小时 |
| C.昼长12小时 | D.昼长13小时 |
读全球的经纬线展开示意图(不合极昼、极夜区域),图中虚线代表晨昏线,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的日期。读图回答6~8题。
此时甲地的地方时为 ( )
| A.昨日21时 | B.今日6时 |
| C.今日20时 | D.今日9时 |
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S为晨线 |
| B.CD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
| C.赤道上西半球的白昼长于黑夜 |
| D.赤道上东两半球的白昼长度之比为23:13 |
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正向南移动 |
| B.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动速度较慢 |
| C.北京的昼长比新加坡短 |
| D.我国江南进入伏旱天气 |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①③是两种假设),读图完成4~5题。
若移动轨迹是①,则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 ( )
| A.66.5° | B.26.5° |
| C.63.5° | D.69.5° |
若移动轨迹足③,与②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长城站将无极昼极夜现象 |
| B.地中海气候的范围将不会变化 |
| C.北京新建居民楼的楼间距应缩小 |
| D.悉尼元旦的日出力位将是东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