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影响该河干流区单位面积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 |
C.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 |
D.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
该河最有可能是
A.松花江 | B.塔里木河 | C.淮河 | D.珠江 |
如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A.甲城市 | B.乙城市 | C.丙城市 | D.丁城市 |
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调整农作物熟制 |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
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
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
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
D.降水稀少且呈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
表1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图1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问题。
表1
土地覆被类型 |
面积/万hm2 |
沙地 |
468.7 |
草地 |
58.8 |
盐碱地 |
32.1 |
耕地 |
16.6 |
沼泽地 |
10.7 |
建设用地 |
1.4 |
图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治理盐碱地 | B.退耕还草 | C.保护沼泽地 | D.植树造林 |
该区域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东部 | B.松嫩平原中部 | C.黄土高原中部 | D.内蒙古高原西部 |
下列有关旅游发展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841年,首次出现了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 |
B.近代旅游时期的旅游活动仍然是一种高档消费,其普及程度、活动范围和规模仍然有限 |
C.在古代社会,旅游活动已遍及到社会各层 |
D.超音速大型客机的出现,促使近代旅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
旅游空间扩大化主要是由于( )
A.旅游资源的价值不断提高 |
B.人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
C.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 |
D.新景点不断被开发 |
增加旅游业收人的重要途径是( )
A.食、宿 | B.购、娱 | C.行、游 | D.食、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