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家族某遗传病系谱图(受A、a基因控制),请据图回答:
该病是 遗传病。
Ⅰ3和Ⅱ6的基因型分别是 、 。
Ⅳ15的基因型是 、是杂合子的概率是 。
Ⅲ11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
Ⅲ12 和Ⅳ15 可能相同的基因型是 。
Ⅲ代中12、13、14都正常,那么Ⅱ7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
Ⅲ代中11与13是- ,婚姻法规定不能结婚,若结婚生育,该遗传病发病率上升为 。
某研究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活动中,统计数据并绘制了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Ⅱ-3没有携带红绿色盲症基因,Ⅱ-6没有携带苯丙酮尿症基因,请据图回答问题。
(1)Ⅱ-5和Ⅱ-6后代中表现正常的男孩与Ⅱ~3和Ⅱ~4后代中正常女孩婚配,后代中出现两病兼患的几率是(请用分数表示)。
(2)调查中发现,在当地的女性正常人中,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约占10%,Ⅱ-4离异后和另一正常女性婚配生一个患红绿色盲症的男孩几率是(请用分数表示)。
(3)如果他们不幸生育了一个21三体选择征患儿,原因可能是在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时,____,从而产生异常的配子并完成了受精作用。造成染色体数没有减半的生殖细胞原因还可能是。
(4)如果不考虑基因突变,要保证人的子女中有两个所有基因完全相同的个体,一对夫妇要生子女的数目至少应是,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1)科学为探究棉花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首先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植株,平均分为7组,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测定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02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
请分析回答:
①这一实验的自变量是,写出该实验设计的一种无关变量:。
②如果需要测棉龙植株在12小时后的补偿点,你认为应在哪两组间增加实验组。
③如果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不同品种的棉花植株,这样设计违背了科学实验的原则。
④该实验设计尚不能确定棉花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请你提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
(2)科学家对苏云金芽孢杆菌和棉花细胞进行研究,发现它们有一个相同的细胞器是。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能在棉花细胞中表达的原因是____。
(3)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k基因)导入棉花,筛选出k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k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两个k基因,假设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k基因的整合位点),让该抗虫植株自交,后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分别是:
甲____乙____丙
景天科植物A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一所示);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如图二所示)。十字花科植物B的CO2同化过程如图三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叶片细胞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分布着吸收光能的色素,植物的____中的细胞也含有光合作用色素。
(2)植物A夜晚能吸CO2却不能合成(CH2O)的原因是;
(3)白天植物A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的来源有。
(4)在上午10:00点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植物A和植物B细胞中C33含量的变化分别是。
(5)植物A气孔开闭的特点与炎热干旱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其原因是。
(1)图中A是,其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
(2)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
(3)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发生了图中过程。
(4)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学生在研究酵母菌的生命活动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活的干酵母和葡萄糖,1,3,4号三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2号试管中不加蒸馏水。处理方式和温度条件如下表:
试管号 |
加入物质 |
处理方式 |
温度条件 |
1 |
干酵母+葡萄糖+蒸馏水 |
密闭 |
30℃ |
2 |
干酵母+葡萄糖 |
密闭 |
30℃ |
3 |
干酵母+葡萄糖+蒸馏水 |
不密闭、振荡 |
30℃ |
4 |
干酵母+葡萄糖+蒸馏水 |
不密闭、振荡 |
煮沸后冷却至30℃ |
请据表回答问题:
(1)产生酒精的是 号试管,其化学反应式为。
(2)产生二氧化碳最多的是 号试管,其化学反应式为。
(3)根据酵母菌代谢活动特点, 号试管中酵母菌产生ATP最多。
(4)如果把干酵母改成乳酸菌,则1试管溶液的pH值将(上升、下降、不变),其化学反应式是。3号试管的pH值将(上升、下降、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