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据图回答:

(1)比较图一与图二,所需要的条件中除模版不同之外,            也不同。
(2)图一中C链与A链相比,C链特有的化学组成物质是             
(3)图三所示为信息流,被命名为             。图三中可在人体正常细胞内发生的过程有        填序号)。
(4)图四中Bt为控制晶体蛋白合成的基因,d过程对应于图三中             过程(填序号)活化的毒性物质应是一种             分子。
(5)已知某基因片段碱基排列如右图。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一脯氨酸一谷氨酸一谷氨酸一赖氨酸一”的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是GAA、GAG;赖氨酸的是AAA、AAG;甘氨酸 的是GGU、GGC、GGA、GGG)
a.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          (以图中①或②表示)链转录的。此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是:                         
b.若该基因由于一个碱基被置换而发生突变,所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成为“一脯氨酸一谷氨酸—甘氨酸一赖氨酸一写出转录出对应mRnA的DNA单链的碱基排列顺序: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科学研究已证实某类有机污染物对水生软体动物雌性个体有致畸作用,畸变雌性体内出现雄性生殖器官。近期某水域被该类有机物X污染,为了解此有机物对水生软体动物是否有致畸作用,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提出开展探究活动。请利用中同学们物实验室常用器材以及下列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采自未受污染水域、体重相近、性成熟的水生螺(A螺) (300只),解剖镜,有机污染物X溶液,养殖池,正常A螺雌、雄性器官解剖图谱等。
提示:给药剂量、具体仪器操作不作要求,室温恒定,养殖时间30天:A螺为雌雄异体,性别特征可在解剖镜下鉴定。
(1)拟定课题名称:
(2)设计实验步骤:
(3)预测实验结果:

下面的方法可用来测定田间棉花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
①夏季晴天,在田间选定有代表性的叶片(叶片左右对称)20片,挂小纸牌编号。
②用5%的三氯乙酸点涂叶柄一圈,将叶柄的筛管细胞杀死,并采取措施尽量保持叶片的自然生长角度。
③按编号顺序分别剪下叶片对称的一半,依次夹入湿润的纱布中,贮于暗处;4小时后,再按编号顺序以同样的速度剪下另外半片叶,也依次夹入湿润的纱布中。
④返回实验室后将各同号叶片的两半对应叠在一起,在无粗叶脉处用刀片沿边缘切下一定面积的两个叶块,分别置于两个称量皿中,80—90℃下烘干5小时,然后在分析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进行比较。
两部分叶片干重差的总和除以叶面积及照光时数,即为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强度=干重增加总数÷(切取叶面积总和×照光时数)。
(1)在棉花的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物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两种化合物是,影响两者合成的因素除温度外,主要还有
(2)在该实验中,特定时间段内的净光合产量=
(3)用三氯乙酸杀死叶柄筛管细胞的目的是
(4)实验步骤中,有一些措施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而设置的,请你列举两例。
(5)衡量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除了本实验所选用的干重外,还可以用来衡量。

某学习小组重复了孟德尔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仅选取F2黄色圆粒豌豆种子(黄色、绿色分别由A和a控制,圆粒、皱粒分别由B和b控制)若干作实验材料,进行自身基因型鉴定。实验一组利用单倍体育种方法对部分种子进行基因型鉴定,取得了满意效果;实验二组选择另一种实验方案,对剩余种子进行基因型鉴定。假如你是该小组成员,请补充完善下列方案。
(1)课题名称:
(2)探究方法:(根据基因重组原理)
(3)实验步骤:
①播种并进行苗期管理。
②植株成熟后,
③收集每株所结种子,进行统计分析。
(4)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某—雌雄异株的植物,其叶形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受—对等位基因控制。用两个宽叶亲本进行杂交试验,后代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窄叶后代。请回答:
(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宽叶表现的是性性状。
(2)为验证叶形的遗传属于“伴X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应该选择其表现型为的父本和的母本进行杂交,并请预测其杂交实验结果及结论:①,②
(3)有人试图研究玉米叶形的遗传是否为“伴性遗传”,你认为这项研究是否可以进行?,为什么?
(4)有人认为植物感受光照而开花的感光部位是在花芽,另外还有人认为其感光部位是花芽下的第一片叶。为此对以上两种推测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并进行了预测。
实验步骤:将该植物均分为A、B两组,A组将花芽全部遮光,只对第—片叶进行短时间日照;B组将花芽下的第一片叶全部遮光,只对花芽进行长时间日照。观察两组植物生长情况。
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若只有A组开花,则感光部位在叶片;
②若只有B组开花,则感光部位在花芽;
③若A、B两组均不开花,则花芽和第—片叶都是必须感光部位。
请指出以上实验中的不当之处:

绝大多数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25~37℃。为了探究培养温度对谷氨酸棒状杆菌代谢产物(谷氨酸)合成量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在实验中有4处错误,分别标以①、②、③、④,请依次分析错误原因。
第一步:设定培养温度为28℃、29℃、30℃①。
第二步:将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分别在设定的温度条件下密闭培养②
第三步:在衰亡期③定时取样,分别测定谷氨酸合成量,记录结果并绘制曲线。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若在30℃培养条件下,谷氨酸合成量最大,则认为,30℃为该细菌合成谷氨酸的最适培养温度④
。② 。③ 。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