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2)下列
是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
二氧化碳是否可以溶于水,很难直接观察到现象,可以通过
中塑料瓶的变化来间接感知.同样,研究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是吸热还是放热,可利用密闭的广口瓶内的变化引起
形管内水位的变化,若(填
或
)处的水位升高,则是放热.
(3)一包黑色粉末可能是由氧化铜和碳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某学校科学小组为确定其成分,取少量该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搅拌后观察.下表是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请你填写下表中空白处的相关内容:
现象 |
结论 |
|
含 |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有黑色不溶物 |
只含 |
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氧化铜和碳粉混合物,为了进一步探究它们的性质,探究小组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①试管
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氧化铜和碳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最能说明
试管中氧化铜和碳已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初中化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A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最后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假设猜想】 通过分析上述实验,同学们猜想:废液中除酚酞、碳酸钙及水以外一定含有___________。
老师问:废液中还可能有什么物质?引发了同学们热烈讨论,下面是大家的发言:
学生甲 |
可能有Ca(OH)2、NaOH |
学生丙 |
可能有Ca(OH)2、CaCl2 |
学生乙 |
可能有NaOH、Na2CO3 |
学生丁 |
可能有Na2CO3 |
学生戊 |
可能有NaOH |
…… |
………… |
【实验验证】 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得到白色沉淀,红色褪去。
【结论】上述滤液中,还含有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收集某气体采用E装置,可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填选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选项)CO2气体中常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填选项)。
A.a→b→c→d | B.b→a→c→d | C.c→d→a→b | D.d→c→b→a |
请你帮助小林同学完成“探究碱式碳酸铜(铜绿)的性质”实验的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铜绿的性质
[实验用品]略
[实验过程及现象记录]
(1)观察铜绿的颜色和状态等物理性质:铜绿是色粉末状固体。
(2)用药匙或纸槽分别取少量铜绿于两支试管中
(3)然后用胶头滴管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到铜绿逐渐溶解,产生大量_____,并形成蓝色溶液
(4)将另一支试管在酒精灯的_____加热(选填“外焰、内焰或焰心”),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固体粉末逐渐变成____色,且试管壁有______出现,若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会变浑浊。
[实验结论]铜绿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1)铜绿能与_____________反应;
(2)铜绿受热易分解,由分解的产物可推断出铜绿是铜在空气中与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生成的。
请回忆"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活动与探究,并结合酸、碱、盐的性质完成下列各题。
(1)
属于(填"酸"、"碱"或"盐"),
在水中能解离出
和。
(2)
溶液和
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生成物中有水;
溶液和
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生成物中有水和气体;
溶液和
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生成物中有。
(3)下列几组物质混合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有。
A.
溶液和
溶液
B.
溶液和稀硫酸
C.
溶液和
溶液
(4)有一包含有
、
和少量泥沙的粗盐,要除去其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
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粗盐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进行过滤。
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进行蒸发。
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①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②步骤二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③步骤四中加入了过量的稀盐酸,无需另加试剂,只进行蒸发操作就可得到纯净的
晶体,是因为。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对反应后锥形瓶中残留液体进行了探究。
灭火器原理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废液中的溶质是
和
。
猜想Ⅱ:废液中的溶质是
和
。
猜想Ⅲ:废液中的溶质只有(1)。
【实验与探究】
(2)为验证猜想Ⅱ成立,可选用试剂,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为验证猜想Ⅲ成立,小勇同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小勇认为猜想Ⅰ正确,请你对小勇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
。
(4)
能灭火利用了其的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