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为我国东南部某村庄引水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河水可自流入村的线路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该村庄常年引用河水发展农业生产,将导致河流下游

A.水土流失加剧 B.水量急剧减少
C.水体净化能力下降 D.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资料:降水变率是表示降水量变动程度的统计量,一般可分为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降水绝对变率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称为降水相对变率。
图13是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图,图中abcd四城市在某年降水量分别是1083mm、986mm、679mm、642mm。读资料和图回答35~36题。

关于四地降水变率的正确说法是()

A.四地降水绝对变率相等 B.降水越多相对变率越大
C.绝对变率由南向北递减 D.相对变率c城市大于a城市

该年()

A.我国北方旱南方涝 B.副热带高压势力弱
C.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D.东部雨季开始晚结束早

读图12我国部分省区“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统计图”,回答33~34题。

图中粮食作物A、B、C分别是()
A.小麦、水稻、玉米 B.水稻、小麦、玉米
C.玉米、水稻、小麦 D.小麦、玉米、水稻
图中①省区最可能是()

A.河南省 B.广东省 C.湖北省 D.重庆市

读图11“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回答30~32题。

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
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皖江(长江安徽段)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利用江、浙、沪等沿海地区产业部门“腾笼换鸟”之机,形成了纺织、家电、汽车产业基地。据图10和资料,回答28~29题。

沿海地区产业部门“腾笼换鸟”的主要原因是()

A.消费市场呈饱和状态 B.地价、劳动力成本高
C.能源、资源消耗殆尽 D.交通枢纽的地位下降

对皖江沿岸工业带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是()

A.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水热资源非常丰富 B.主要依靠水运联系长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
C.汽车等产业吸引大量零部件配套企业聚集 D.以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高端产品为发展目标

2008年10月14日,中俄界碑揭牌仪式在黑瞎子岛举行,俄罗斯将黑瞎子岛西部归还中国。该岛今后的开发将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读图9,完成26~27题。

黑瞎子岛(西部)是我国()

A.夏季白昼最长的地方 B.最先开始新一天的地方
C.最先看到日出的地方 D.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地方

与黑瞎子岛(西部)成因相同的是()

A.台湾岛 B.崇明岛 C.大堡礁 D.夏威夷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